中广网北京
记者:相对于人寿、平安等等大的保险集团,人保算是农业险的老大哥了,涉及农业的金融政策您特别提到农村信贷与保险相结合,为什么要这么提?对于农民而言,这样的实惠会又在那里呢?
吴焰:我们看09年,在我们给农民的商业性的信贷,仅占我们整体信贷规模当中的3.9%,占比非常低,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一是不是农村需求量不大,我认为这个疑问我们可以排除,它需求量非常大。问题摆在哪儿?怎么样形成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的这么一个机制,通俗的讲就是农民敢贷款,货币部门敢放款。
这两年我们做的一些尝试,比如说我们做的小额信贷保险,这个小额信贷保险首先要解决比如说信贷人贷款之后自己相应的某些保障,我们给货币部门形成这样的互动机制;再比如说我们把保险引入之后,可以解决我们一些货币部门,它担忧的我放的贷款最后能不能收回来。比如说我们现在林权改革之后的林权保险,一个农民向信用社和银行贷款了1000块钱,投入到若干亩地当中去,如果他遇到了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我们有一条,前提是我们跟政府部门提的建议和实际操作成本是这样,它能得到成本性救助,要么去还贷,要么用于新的简单的扩大再生产,这解决什么问题?一遇到自然灾害,农民跟货币部门讲,我没有办法还钱,不是说不讲信用,山林损失了,货币部门一看确实如此,那么他只能作出一个决策,不再给你贷款了。所以要把信用环境改善,把农村的资金链构建起来,保险机制非常重要。
记者:实际到农村基层上来看,我们目前在推的农业保险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呢?
吴焰:现在是这样,有个覆盖面的问题,实际上现在是保单质押,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保单有一个现金价值,尤其在农村来讲可以拿到养老保险,或者是健康保障的保单,用它做质押,获得他一定时期的需要的一定量的用于农业生产的货币资金,这个形式完全可以做到。之所以没有大范围的推广的原因是什么?一是保险公司与货币部门、与银行的互动机制,特别是在基层还没有建立起来;第二是我们向农村的宣导也还不够,换句话讲,地方政府和农民对这样一个新的获得农业生产资金的路径了解还不够,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宣导的;第三个保险机构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在另外一个领域的建设,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对农民的金融服务,怎么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这是有必要的。
(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