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家合(外)资保险公司1982年落户深圳开始,合(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8个年头。然而,尽管在中国耕耘多年,外资股东们似乎并没有如愿“发”起来。
近两年来,多家外资保险公司出现中外股东更迭频繁。如果梳理一下这些股权更迭案,可以归纳出六大类型。透过这些变化,我们并不难发现,合资保险在国内的发展当下并不如当初那么乐观。
“变身中资”型
去年,保监会一纸公告,批准光大永明的增资方案,该公司中外双方股东中国光大和加拿大永明金融同比例增资。中国光大随之宣称,将对光大永明进行重组。重组完成后,中国光大将持有光大永明的股权比例增至80%。这也意味着,光大永明此后将由合资公司变为中资公司。早在2008年,中国光大就已着手考虑收回光大永明,对其架构进行重组的问题。
“去外资化”,不独光大永明。去年9月,美国恒康国际公司获批将所持的恒康天安股权分别转让给四家中国企业,从而全面撤资,而恒康天安由此变为一家中资公司。
“转性外资”型
当然,亦不乏反其道而行者。去年,华泰人寿(601628,股吧)的外资股东安达北美洲保险控股公司(ACE)通过增持,使其在华泰人寿的持股比例升至24.2165%,华泰人寿也由此从中资寿险公司变身外资公司。
与现存外资公司相比,作为中资公司成立将近五年的华泰人寿,目前已开设百余家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具有了一定的机构网络。华泰人寿人士认为,变身为外资公司之后,公司可以更加灵活、充分地利用美国ACE保险集团的资本金等优势。
“银行参股”型
去年,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家拿到参股保险公司的通行证,接手中国人寿(601628,股吧)集团所持中保康联人寿51%的股权。
随后,中国银行(601988,股吧)获准通过旗下的中银保险,收购恒安标准人寿的股权,成为第二家获批参股保险公司的银行。根据参股方案,中国银行将通过中银保险,购入标准人寿购买25%的股权,其余股权将向天津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购买,最终收购完成后,中银保险持有恒安标准的股权将接近50%。恒安标准也将变身为一家中资保险公司。
在一番曲折的探索后,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去年底发布公告称,接手荷兰ING集团所持太平洋(601099,股吧)安泰的50%股权。太平洋安泰是少有的已实现盈利的公司,建设银行加盟后,业内颇为看好其未来的发展之路,认为将促成其产生业务爆发力。
本月初,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发布公告,称将以6.818亿元收购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持有的首创安泰50%股权。北京银行表示,本投资有利于强化银保业务,首创安泰的经营地域亦与该行跨区域发展的目标区域相吻合,有助于扩大代理保险业务范围与规模。
当信达资产成立了幸福人寿和信达财险、东方资产参股百年人寿的同时,长城资产则通过收购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所持广电日生的50%股权,顺利进军保险领域。成为广电日生的新股东后,长城管理将其改名为长生人寿。
“同门合并”型
中美大都会股东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的退出,多少有点无奈。保监会去年发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草案)》提出:“两个以上的保险公司受同一机构控制或者相互之间存在控制关系的,不得经营存在利益冲突或者竞争关系的同类保险业务。”
日前,保监会发布批准中美大都会股权转让的公告,同意将其持有的50%公司股权,转让给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即联泰大都会的中方股东。美国大都会与上海联和投资随后发表声明称,股权转让完成后,两家“大都会系”公司将通过合并进行资源整合。
据了解,大都会计划实行多总部的运营模式,把上海作为新公司的法定注册地点。上海联和投资和美国大都会将分别提名新公司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人选。
“二者取一”型
与大都会的状况相同,法国安盛(AXA)亦面临“两者取一”的抉择。作为持有金盛人寿51%股权的股东,安盛放弃的是所持有的泰康人寿15.6%股权。该股权是在2006年时,通过收购丰泰保险取得的额外收获。丰泰保险原是泰康人寿的股东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安盛对于放弃泰康人寿颇有不甘:泰康人寿是国内保险业第二梯队的领头羊,盈利状况良好,并有上市的计划。
此外,同样参股两家寿险公司的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将所持恒康天安人寿的50%股权转让给4家中资公司,而保留中宏人寿股权。荷兰ING则选择放弃太平洋安泰的股权,留下首创安泰的股权。
“股东全换”型
成立刚满六年的瑞泰人寿,在2006年换了外资股东后,又迎来了中方新股东。今年1月,在出席旗下公司国电(600795,股吧)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的2010年工作会议暨职工大会上,中国国电集团副总经理乔保平透露,已成功并购瑞泰人寿。本月,国电资本与瑞泰人寿及英国耆卫金融集团(Old Mutual)正式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接手原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所持瑞泰人寿50%的股权。
瑞泰人寿原由北京国资和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有限公司组建而成,2006年2月,耆卫集团与斯堪的亚合并,顺理成章地成为瑞泰人寿的外资新股东。
有媒体称,近两年来,在业务理念、经营战略上,瑞泰人寿的中外资股东北京国资和耆卫集团颇有摩擦。与北京国资相比,接盘者国电集团对于保险业更加熟悉,除了成立国电保险经纪公司,还参股了永诚财险。国电集团副总经理乔保平在国电资本2010年工作会议上称,下一步将理顺对保险公司等单位的管理关系,发挥股权管理的纽带作用。
集体“变身”内外有因
近期频频发生的外资保险公司股权更迭潮,虽然各有原因,但经营业绩不佳、股东理念不同是重要内因。近年来,外资寿险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逐步下滑。普华永道去年发布的《2009年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调查称,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面临缺乏足够规模的挑战。规模较小使得外资保险公司的成本无法得到有效分摊,综合费用率相对较高。
保险公司这种特有的盈利模式,与股东的逐利性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特别是合资公司各持股50%的股东模式,成为内在矛盾的“催化剂”。而金融危机,则成为外资寿险公司变局的外部因素。
进入中国28年之后,外资保险公司的中外股东们,对中国保险市场进行了重新审视。而重新审视的结果,是随之而来的重新洗牌或战略转变。
上一篇: 高端人群保险意识更强 富人险门槛步步高
下一篇: 华林路五四路口高中生被撞飞30米当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