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两周年,而青海玉树地震也已发生一个月。近日,中国保监会办公厅、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们共同举办了保险文化建设与巨灾保险机制研讨会,体现出保险行业对于地震灾区持续的关爱,鼓励新皇冠体育:的保险公司参与到公益慈善活动中。
面对汶川这场罕见的大地震,保险业积极地行动起来。以“保险业牵手国视,重建千所空中课堂”这样的活动为例,信诚人寿、平安保险集团、太平人寿、友邦保险、中德安联等数家保险公司和保险营销员集体参与了捐赠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的活动。据统计,这一活动共募集资金约500万元,同时为四川地震灾区捐赠1000套“空中课堂”设备和文具、棉衣等物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遭遇如此惨重的巨灾之际,除了倡导行业积极参与慈善捐赠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促使保险业发挥行业特有的机制和效力,为大众提供保险保障。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巨灾过后保险业能够真正提供的风险保障和风险赔付却比较有限。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8451亿元,到现在已决保险赔款的实际数额很小,比例远低于5%,与国外同行的赔付水平相比差距很大。英国遭受洪水袭击,全部损失6亿欧元中,保险补偿5.4亿欧元;飓风侵袭欧洲,在整体损失的68亿欧元中,保险补偿60亿欧元。虽然国内各家保险公司大都能在第一时间启动巨灾应急机制和保险理赔工作,而且积极地向灾区捐款捐物,但保险赔付的数额与广大民众所遭受的经济损失相比,其比例可谓悬殊。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数次在各种公开场合表示,与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大势相比,中国保险业发展依然很慢。其实,不论是拿国内保险市场与国内信贷市场、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比较,还是进行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横向国际间比较,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都相对滞后。 那么,造成保险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根源在哪里?诸多因素中记者最为认同的一点是,制度转型期与文化传承期内保险行业文化的缺失。从深层次分析,正是能够支撑起保险业发展的保险文化的缺失,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全社会对保险业的认知误区,导致了潜在投保人对保险产品的淡漠和不信任,以及对保险业更大的不信任,应该说这是困扰行业发展的最大隐患。
南京大学保险系主任于润从保险文化创新的角度对中国保险文化内核进行了独到的诠释。他认为,保险文化的内核应包括仁(仁爱)、信(诚信)、和(和谐)。基于保险行业的保险文化,是一个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的、具有更高价值取向的商业文化。这种价值取向将充分体现“保险业自身的商业利益、关爱民生的社会利益、和谐公平的国家利益”的三者结合。
从经营文化的角度看,“仁”是获得利润的前提,即保险经营者首先必须以仁爱的形象服务于大众,通过爱心服务让保险消费者感受到热诚的人文关怀,从而赢得保险消费者的信赖和尊重,以获取保险经营的长远利益。“信”是获利的基础和手段,即保险经营必须遵循最大诚信原则和合规经营原则,以诚信、敬业、合规等文化赢得保险消费者的信赖和尊重。而“和”是“仁”和“信”所产生的行业绩效与社会功效,“和”是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取向,是全社会对保险业的期望。
创新型保险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爱心从业,诚信立业,和谐兴业”。所谓“爱心从业”,就是每一个保险从业者在保险经营活动中都应该认识到保险起源于“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大爱。用爱心从业,能让每个保险消费者切身感受到热诚而周到的人文关怀,从而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和尊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金坚强提出,在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同时,保险业更应关注行业文化建设,在日常保险业务中传递互助共济的精神,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
吴定富同样强调,要“大力塑造与现代保险业相适应的先进行业文化”。记者相信,通过保险行业文化的创新,可以从根本理念上激发保险从业者的职业追求,从而提升保险业的整体发展。这一点在基层实践中尤为重要。(中保网·中国保险报 本报记者 康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