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此前的计划,从6月份开始,保监会即将公布的全行业保费数据,各人身险公司将全面采纳新会计准则的统计口径,业内因此普遍认为,各公司不同的产品策略,即将带来不同的保费确认率,正如各公司不同的业务结构,对企业意味着业务价值的差异。
保费“缩水”:不代表价值“缩水”
根据新会计准则,保费被划分为保费收入和保费存款两大部分,其中保费存款主要是指万能险、投连险投资账户的保费收入,这将带来保费收入规模的相应降低。
正如中国人寿(23.05,-0.50,-2.12%)公告显示,以分红险为主打的产品结构,使得中国人寿在新会计准则下今年前5个月的保费确认率,接近95%:根据财政部颁发的《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中国人寿前5个月保费收入为1549亿元,其中5月单月保费收入达220亿元,按照旧会计准则,前5个月保费收入则为1635亿元,同比增长12.29%,其中5月单月保费收入为228亿元。
新会计准则下,中国太保(21.30,-0.35,-1.62%)今年前5个月实现寿险保费收入416亿元,旧会计准则下今年前5个月的保费收入则为446亿元,同比增长51%,保费确认率达到93%。
根据中国平安公告,旧会计准则下,今年前5个月的寿险保费收入为777.2亿元,同比增长26.17%,其中5月单月寿险保费达142亿元,单月同比增长24%;尽管尚未披露新准则下的保费收入口径,但业内预期,产品策略以万能险、分红险并重的中国平安,其保费确认率会较中国人寿相对逊色。
业内人士同时指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尽管带来保费规模不同程度的“缩水”,但这仅仅只是统计口径的变化,会因此带来各大保险商对各地分公司下拨经营管理费用规模的变化,事实上,保费的“缩水”,并不代表业务品质的“缩水”。
产品转型:能否提升新单价值
当然,新会计准则的“指挥棒”,已经在事实上指导各家寿险公司调整产品策略,兼之投资环境的持续震荡,传统保障型业务以及保障功能偏重的分红型产品,成为各家公司主推的品种。
从产品构成来看,中国平安近年来寿险保费增长的主动力,除结算利率相对较高的万能险外,分红险功不可没,同样实现了保费收入的大幅增长。据悉,平安人寿下半年将按照既定的业务计划及销售节奏进行产品销售,保持各个险种相对合理的占比;今年下半年,针对市场目前巨大的养老需求和监管部门引导的县域保险市场,平安人寿将推出一款万能养老产品及一款适合县域市场销售的简单分红产品。
自去年以来的产品转型,使中国人寿重新积极营销10年期以上的期缴业务,替代3至5年期产品,这一次结构调整的“大手术”,在2009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人寿10年期以上产品的新单期缴保费,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3年和5年期新单期缴保费占比大幅下降,尽管这一调整,导致了新单业务增速放缓至-2%。
基于这一现状,今年前5个月,中国人寿个险期缴业务开始适时推动5至9年或3年缴费的期缴产品销售力度,10年缴费期缴产品占比“略有下降”,按照中国人寿的解释,这是结构优化基础上适度考虑业务规模的“策略性调整”,并不改变持续优化业务结构的决心。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太保人寿个险渠道保费增速相对较慢,如个险新单保费4月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5月份恢复了“正增长”。申银万国分析报告认为,其个险新旧产品交替是导致其下滑的一个主因,但另一方面,太保人寿结构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10年期保险需求仍然居高,业内预计新业务价值增速会在20%以上。
显然,在新准则“指挥”各大保险商坚守或调整产品策略的同时,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令个险渠道的新单业务,成为各大寿险商的角逐焦点。
统计数据显示,新会计准则下,中国人寿5月单月实现个险业务新单保费124.5亿元,平安人寿5月单月实现个险新单保费53.7亿元,泰康人寿5月单月个险业务新单保费40.4亿元,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为提升新业务价值,诸多公司下大力气提高保险营销员的人均产能。根据中国平安年报,围绕“挑战新高”及“二元化发展”策略,截至
(金融时报 记者 方华)
上一篇: 国寿长泰支公司组织学习谷文昌精神
下一篇: 福建全力开展暴雨灾害保险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