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冠体育

图片
行业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新皇冠体育: > 监管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专家称我国养生市场没有监管 10年数人被揭穿

2010-08-28 14:37:27来源:法制日报作者:专家称我国养生市场没有监管 10年数人被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养生大师”频频“出事”,非但没有影响生意,反而给养生市场做了广告。现在,中医养生、保健和食疗成了最时髦的词,养生馆里有些养生师原来都是修脚、按摩的,最近也改了称呼。

 

  目前市场上打着养生旗号圈钱的人兜售的大多是应该倒掉的“洗澡水”,并非真正的传统养生精华。

 

  更有一些借养生的名义诈骗钱财、危害群众生命健康,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借养生之名,行非法行医之实

 

  □ 视点关注

 

  法制日报记专家称我国养生市场没有监管 10年数人被揭穿

 

  红极一时的养生大师李一近日已被重庆警方调查,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又一个养生偶像的崩盘基本已成定局。

 

  与此前不少养生红人颇具草根气、江湖气不同的是,李一头顶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重庆道教协会副会长、缙云山绍龙观住持以及重庆市政协委员等诸多头衔,堪称国内养生文化的主流代表之一,其忠实信徒中也不乏来自社会精英阶层的人士。

 

  正因为如此,李一被调查之后引发了社会对于养生文化的全面反思和清算。据《法制日报》记者了解,10年间,随着社会对养生需求的急速膨胀,一个又一个“神医”层出不穷,他们或著书立说,或上电视节目开讲坛,乃至卖药兜售保健品。但是,在制造了非凡影响力后,这些“神医”轻则被赶下“神坛”,重则囫囵狱中,而“养生大师”的名头几乎成了江湖骗子的代名词。

 

  是什么让原本积极健康的养生文化走到了今天这一步?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对各种原由进行探究。

 

  光怪陆离的养生“市场”

 

  “10月中旬买来4本某老师著的书,如饥似渴地吸吮,犹如甘露滋润……如此这般看完,如获珍宝。随即买了很多套送给朋友家人,送礼不如送健康。我自己从调制固元膏开始做起。”一名养生爱好者郭嫣(化名)向记者描述了她的养生历程。

 

  郭嫣告诉记者:“后来从网上买了一些当归,送到药房制成当归胶囊,每天吃六粒,再加两勺固元膏,基本做到天天泡脚,一礼拜两次的艾叶水泡脚,饮食上改变以往以素食为主的错误局面,牛肉、黄鳝、瘦肉、海虾……轮流登场。

 

  “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天气开始转冷,而我却能在冷风袭袭中手不再冰冷。我摸索追寻养生保养近20年,身体没有好转,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就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欣喜若狂,遇到一个朋友或同事就介绍某老师,他们都说我着魔了。着魔就着魔,这样的魔我觉得幸福。”郭嫣说。

 

  如此养生之道,外人觉得莫名其妙,但当局者却乐此不疲。记者发现,在养生大军中,除了受之于师外,更有自己悟道者。

 

  另一名养生爱好者对记者说:“10多年前,我30多岁,按说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可那时的我却是个病秧子,整天抱着药罐子难以松手。”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介绍养生的书中看到一篇文章,文中简单地点了一下自我锻炼、培补正气、增强体质的方法。我就照着这个法子练了起来,这一练就是10余年。现在,我练出了许多心得,练出了一副强壮的身体,药罐子里的苦水再也没有沾过我的嘴边。而且,我所经营的生意也非常的好。”这名养生爱好者说,他打算把自己的经历出书,并已经初步定名为《某某疗法》。

 

  《法制日报》记者发现,尽管一面又一面养生大旗相继倒下,但似乎对公众养生热情影响不大。

 

  某大师“出事”后,北京一家养生馆的服务员认为,“出事”,非但没有影响生意,反而给养生市场做了广告。“现在中医养生、保健和食疗成了最时髦的词,店里那些养生师原来都是修脚、按摩的,最近才改的称呼,这样能吸引新皇冠体育:顾客”。

 

  当前养生派别多为“洗澡水”

 

  《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被郭嫣信奉若神的某老师曾凭借一本养生书长期蝉联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但是,不久前,有媒体曝光称某老师至今仍是初级护士。对于某老师的书,网友则戏称其为“杂志、报纸上中医小方子的剪报集”,“可以说是将大众杂志上的科普文章、一些医学杂志文章、小报医药广告、她自己的胡思乱想拼凑在一起的一个糊涂汤”。

 

  近年来,养生领域可谓人才辈出,在李一之前,江湖上叫得响字号的就有:

 

  “芒硝治百病”的胡万林、“山药薏米王子”中里巴人、有“中医养生界于丹”之称的曲黎敏、推行“断食排毒法”的林海峰、“京城太医”刘弘章等等。

 

  在如此众多的养生学说中,究竟有几分真假?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黄建始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养生学说是农业社会经验医学的衍生物,精华和糟粕共存。目前市场上打着养生旗号圈钱的人兜售的大多是应该倒掉的“洗澡水”,并非真正的传统养生精华。今天的科学证据给我们提供了合理搭配、平衡膳食的科学指南,我们如果不按照科学指南去做,只听信某些人的花言巧语,这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增加患病和死亡机会的健康危险因素。

 

  “养生专家”应担哪些法律责任

 

  鉴于目前养生市场乱象频出的现状,《法制日报》记者进一步走访了法律界人士。

 

  北京市律师协会政府法律顾问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峻铭向记者分析了“养生大师”们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从法律责任上讲,一些‘养生专家’虽然并未直接损害他人的健康,但如果有公众因听信‘专家’的言论,或者按‘专家’开出的方子养生而导致身体出现问题,这些‘养生专家’应承担间接法律责任。”张峻铭说。

 

  “这些‘养生专家’以出书或专题栏目的形式将食疗方法公布于众,进行推广,就应当对食疗方法的安全性、效果性进行必要的验证,也应意识到别人照书本推介的方法去做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生吃活泥鳅引发寄生虫病等。”张峻铭分析说,同时,“养生专家”如果坐堂开方子,不管开的是食物、保健品还是药物,只要面对的是患者而且是以治病为目的,就要为所开的方子承担后果。此外,“养生专家”如使用虚假的身份、编造虚假的养生知识或借助“托儿”宣传食疗效果等行为,就构成了民事欺诈行为。

 

  张峻铭还认为,作为信息平台的出版社、电视台等媒体也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因为只有媒体大肆向公众推出和宣传,才使公众对‘养生专家’深信不疑,纷纷效仿,最终导致一些损害人身健康、延误治疗的事情发生”。

 

  对于这种养生乱象,医疗卫生法律专家卓小勤则表明,本质上属于非法行医。

 

  “无论是李一还是其他人的行为都算不上养生,都是借养生的名义诈骗钱财、危害群众生命健康。本质上来讲就是借养生之名,行非法行医之实。”卓小勤说。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确有一些“养生大师”辩称,他们所提供给养生者的是食物,所进行的是“食疗”,不属于诊疗行为。

 

  张峻铭认为,不管某些“养生大师”怎样说,其行为事实上属于诊疗的范畴。“第一,对自己医学背景进行宣传;第二,被接待的大部分都患有疾病;第三,对于被接待者有一定的诊断行为,如把脉、问询病情等;第四,开具食疗处方。上述行为,表面上看似乎是养生,不是治病,但实质上就是一种诊疗行为。”

 

  “养生和医疗有一条明确的界线,从形式、行为、目的都可以认定这些行为是非法行医行为,如果不严肃处理的话,今后市场会更加混乱。养生是一种文化现象,需要长期坚持,现在的问题是,以养生为名的非法行医危害到群众生命健康和就医安全,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对于已经出现问题则要坚决打击依法取缔,制止这种行为的蔓延。”卓小勤说。

 

  “‘养生专家’的行为,关乎到人的生命与健康,应当由卫生部门统一进行管理,这样更为安全、科学。”张峻铭说。

 

 张峻铭向记者坦言,“我国目前专门针对养生保健的监管确实存在着一定空白,卫生监督部门也曾表示,非法行医是指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质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例如开具处方药等。显然,很多养生行为不在卫生部门的监管之列。从目前的情况看,对养生保健的监管应当由卫生部来负责牵头和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更为合适,也可以通过与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治理‘养生保健’市场,明确各自的审批或监管责任”。

                                          (法制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