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冠体育

图片
行业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新皇冠体育: > 监管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上海火灾总损失超十亿 快速赔付难掩商业险困境

2010-11-28 18:02:59来源:华夏时报作者: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上海火灾总损失超十亿 快速赔付难掩商业险困境

                 本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每一次大型火灾过后,最直接抚慰人心的是对人身、财产损失给予快速合理的赔付。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伤害火灾仅在房产直接损失上就高达5亿元,再加上居民其他财产项,总损失额将超过10亿元。

  火灾之后的两周时间内,上海市政府和24家商业保险机构快速启动了善后和赔付工作;其中,每位遇难人员将获得约96万元赔偿和救助金。

  另外,这次火灾共有9家产险公司涉及赔案58件,涉及社区综合责任险、家财险、车贷险等多个险种的理赔金额超过1900万元;另外15家寿险及养老险公司确认共有17名被保险人身故,保额合计319万元。目前上海保险业已经累计赔付超过831万元。

  事实上,相比于高额的损失,保险赔付金额显得微不足道。

  虽然这次火灾中保险公司的行动非常迅速,灾后启动的理赔程序也很快,不过这2200多万元的商业保险赔付金对于整个火灾损失而言,显得微不足道。”1122日,复旦大学保险系一位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火灾恰恰凸显了国内商业保险所面临的困境。

  产险赔付倒挂900

  记者了解到,一场大火,让上海的财产险公司在今年前十个月辛苦所赚的涉及房贷险、家财险、意外险、责任险四大赔付险种保费,在全部赔付完之后,还要出现超过500万元的亏损。

  根据本报记者获得的第一手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上海37家产险机构的保费收入在所有的产险保费收入中,房贷险的总保费收入竟为-343.12万元,家财险的总保费收入也为-44.71万元,短期意外健康险的保费收入为1361.51万元,由于车险涉及的理赔案件只有28件,因此车贷险在此次火灾产险赔付的占比很小,前三项险种合计保费收入为1000万元,这和火灾产险赔付总计1900万元相比,相差900万元。

  这次火灾涉及到赔付的产险公司有9家,尤其是人保、平安和太保的赔付的金额要占据90%以上,仅太保一家在社区综合责任保险的赔付金额就达到500万元,很多不经营房贷险和责任险的保险公司几乎没有参与理赔。”1123日,上海一家小型产险公司副总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1124日,平安财险上海分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在上海,鲜有家庭专门投保家财险,而其原因是缺少风险保障意识所致。

  对于像这次特大火灾情况的发生,普通民众根本没有风险防范意识,总是以为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虽然这种火灾是极小概率事件,但是它一旦发生了,对于受灾民众而言,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即使想要获得赔偿,除了政府之外,保险公司也是无能为力。但是从反面也能看出,各家保险公司对于推家财险等小险种也积极性不高,没有专门的代理人制营销网络,因此市场上少人问津。很多公司都已经不经营家财险了。这位负责人坦言。

  房子在这次火灾中被烧的梁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他和家人从12层楼冲出来,所幸家人平安,但是他多年收藏的两套名贵的红木家具价值400万元,就这样被付之一炬,却赔付无门。

 

  总损失或超10亿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在这次火灾中,将造成近5亿元的房产直接损失,而整幢楼内的居民财产损失也将达到这一数字。

  1124日,位于该地段的一家房地产中介机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分析,目前该地段的二手房成交均价在每平米3万左右,以该幢房子总面积大概1.7万平米计算,那么直接房产损失就有5亿元。

  另外,保险专家也向记者表示,以目前数据显示商业保险赔付的家财险7件,保额82万元,财产险1件,保额87万元来测算,该楼共有170余户人家,家财险的投保率不足4%,如果全部投保,且按此保额投保,那么总共家庭财产损失就有1.4亿元,但是居住在该区域的家庭,肯定还有相当部分名贵物品,比如古玩、字画、金饰、金钱等等,现在都已经难以计算了,估计整个损失要超过10亿元。

  也有来自坊间的消息称,在该幢楼内有一住户在屋内存放了刚从银行取出来的40万元现金,也在这次大火中全部焚毁。

  但是,上述贵重物品包括金钱在内,显然也并不在国内产险公司现有保险产品的承保范围内。

承保这样的贵重物品,风险系数太高,除了火灾之外,保险公司更大的担心来自于被偷盗等日常行为,至于其他财产保险则属于小险种,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投保人都不会对此过分关心,而且即使保险公司愿意承保,手续也相当复杂,投保人的热情不会高。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投保家财险的比例高达80%,但是国内投保家财险的比例不到4%,全国而言可能更低,这突出了商业保险的困境。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许谨良受访时分析。         

                                    (华夏时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