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报特派记者 李画 刘书勇 摄影报道
盈江“3·10”地震发生四天后,灾区人民的生活如何?记者再次进入盈江县人民医院、盈江中心广场和县人民政府,向读者呈现灾后当地人的真实生活。
县人民医院:病房里来了“开心果”
3月14日早上,记者驱车来到盈江县人民医院。几十顶蓝色帐篷几乎占据了医院所有空地,形成一片“蓝海”。
内科、外科、儿科和妇科全部从8层大楼转移了出来,在临时的帐篷中开展治疗。来看病的患者中,以儿童感冒发烧居多,也有少数孕妇来做B超。“3·10”地震中受伤入院的患者被集中安置在医院的120急救车停车场。
地震医疗点共支起22顶帐篷,每顶帐篷中放了4张床,统一铺着蓝白条的床单、被褥和枕头,几乎每张病床都有伤者正在接受治疗。“受轻伤的人被安排在这里,重伤的被及时转到了芒市和腾冲等地的医院。”县人民医院外科医师王平说。
一间帐篷病房里,一个戴红色“云南青年志愿者”帽子的女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小姑娘人很好的,总是过来陪我们说话聊天,还帮我们拿东西。”病床上的病人对记者说。女孩名叫彭露,是盈江县第二中学的初一学生。地震导致学校楼房倒塌,停课后,她立刻就到医院门口的青年志愿者招募点报名当了一名志愿者,每天的工作就是陪病房里的人聊天解闷,帮着医院把医疗仪器从裂开的大楼里抬到空地的帐篷中。
地震发生不到一小时,盈江县团委在医院、中心广场、县政府和县团委机关门口设立了志愿者招募点,像彭露这样的青年志愿者在“3·10”后4天内激增至1000多名。“大多都是学生,没有限制条件,想来帮忙的都可以参加。”正在给一个新加入的小女孩别袖章的县团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中心广场:钏老汉一家吃中午饭
11时,盈江中心广场上飘来阵阵饭香。循着香味,记者来到钏老汉一家的中午饭餐桌前。桌上摆着米饭、米线、清水煮大白菜、辣藠头和瘦肉炒咸菜,钏启富老汉一家正准备开饭。近两个月,一家七口人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帐篷里。“每天都在原来的家做好饭,然后端到广场上全家一起吃。”钏老汉的外孙一边吃饭一边对记者说。
从昨天下午开始,广场周边摆摊的商贩陆续多了起来,货品多为童装、女装T恤和牛仔裤。这些商贩大多为民贸商场的商户,地震后不敢在室内做生意,就搬到了露天。“在家闲得很,想出来做点事情,但是生意不好,几乎没什么人买东西。”小贩杨清芳对记者说。
而震裂较为严重的象城百货大楼,仅临近商场大门的几户商贩开业了。卖化妆品的王师傅告诉记者,在象城商场租三格柜台每月租金是1万元,“3·10”地震后被压住了七八千元的货。地震后,商场关门但租金要照收,现在想赶在商场重新装修之前尽量收回成本。而象城商场门口打出了“清仓大甩卖”的醒目广告。
县民政局:遇难家属领1万元抚恤金
进入县政府大院往左行,民政局工作人员正在向25位遇难者家属发放抚恤金。在排队的家属中,记者意外遇到了昨日报道里罹难女孩陈芳芳的父亲。
一张简单的办公桌,三位工作人员给家属做登记,然后直接发放现金。聂丽是来领取母亲遇难抚恤金的,眼睛红肿的聂丽告诉记者,母亲是社区老年活动室的管理员,地震发生时没有及时跑出来。
往县政府大院右行,一个临时帐篷中,信访局和电力局的工作人员在值班。遇到来政府咨询的灾民,信访局告诉他们应该到哪里得到食物和帐篷。电力局的工作则是,帮助灾民联系电力抢险人员、修复电力和电器。
民间救援队“裸援”期待保险
| ||
| ||
| ||
| ||
|
随着盈江搜救排险工作渐进尾声,各路救援队陆续撤出盈江。
尽管没有正式的保险合同,但多家保险公司却为民间救援队提供了保险保障。
据盈江志愿者团队提供的非官方数据显示,参与本次盈江救援的有7至8支民间救援力量。在国内最大的民间救援队——蓝天救援队3月11日到达盈江的同时,远在北京的救援队总部收到了一家保险公司为此次救援提供的保额为50万元的保险保障。蓝天救援队队长张勇称,该保险公司应该是从微博或媒体得知他们出发的消息。
这已经不是蓝天救援队第一次收到保险公司的“秘密”捐赠了。2010年玉树地震时候,也有一家保险公司向他们捐赠了保险。
12日中午,搜救工作结束后,张勇和队友就回到了北京。他告诉记者,像地震这样的灾区救援,社会影响力较大,他们能够从保险公司得到一定的保障。但这种保障是带有资助性、阶段性的,救援队日常性的救援是完全没有保障的。
事实上,民间救援队最需要三种保险:第一种是队员个人人身意外险;第二种是团队意外险;第三种是救援过程中的第三者责任险。
张勇告诉记者,这几年蓝天救援队几乎找遍了各家保险公司,但都被拒绝承保,理由是“特殊人群”。
“保险公司顾虑的是巨灾风险。保险原理是大数法则、分摊风险、管理风险、规避风险,没有一家保险公司会在明知已经存在巨大风险的前提下,还贸然去接受投保。捐赠保险是保险企业希望尽力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一位产险公司人士说。
深圳登山协会(深圳地区最大的民间救援组织)人士告诉记者,救援工作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危险。虽然不如国家救援队设备先进,但目前具规模的民间救援队一般装备条件较好,救援队员专业性较强,而且自我保护意识较高。记者从蓝天救援队获得一份该组织培训课程安排表,从野外生存、紧急救生到地震知识、建筑物结构等都有涉猎。
上一篇: 渔业互助保险应纳入政策性农险补贴范畴
下一篇: 武夷山国寿参加义务植树30周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