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集团董事长高国富:用混业眼光专注做好保险业
2013-03-21 08:31:18来源:
证券日报作者:
记者 孔瑞敏阅读次数:
次
添加收藏
摘要:
本报记者 孔瑞敏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
太平洋保险集团董事长高国富提交了《新皇冠体育:减轻交强险业务税收负担的提案》,他建议免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营业税或降低营业税税率及税基,以改善交强险经营亏损的现状。会议期间,《证券日报》记者就保险行业的热点话题采访了他。
《证券日报》:您在政协委员小组讨论会上提到,保险业已经进入调整时期,那么太保集团是如何进行调整转型的?
高国富:2010年太平洋保险集团新一届董事会提出了以客户需求为先导进行转型。一个企业最终能否生存下去取决于产品和服务能否赢得客户,保险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我们通过后台管理的信息化来分析客户需求,改善客户界面,提高劳动生产率。我们还在开设实体门店,提供FACE TO FACE 的客户体验。目前,太保的门店已经开到县一级,全国大约有5500个。
《证券日报》:现在很多地方国有企业争相设立保险公司,地方政府也大力吸引保险公司落户,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高国富:地方政府吸引第三产业落户,可以降低万元GDP单位能耗。而企业看中的主要是税收优势。现在保险公司的注册地和运营地分离,注册地优势已经不明显了。大企业考虑新皇冠体育:的还是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
《证券日报》:您认为信息化对保险业有什么影响?
高国富:互联网金融不一定是主流,但一定是发展趋势。保险行业不信息化的话,就是传统的服务业,跟信息化结合后,才是现代服务业。太平洋保险的后台系统在行业内是非常先进的,公司每年大概要投入10多亿元资金来建设维护。去年太保集团通过网销和电销等新渠道实现的保费增长超过100%。在继续拓展新渠道方面,太保在线公司也会有新的动作。
《证券日报》:太保集团会采取全牌照经营模式吗?
高国富:金融混业和金融分业的发展是不断地呈螺旋式上升的,不能判定是金融分业好,还是金融混业好,要看公司的定位。在金融混业的趋势下,太保的定位是用混业的眼光,更加专注地做好保险业。
保险公司借助互联网、银行、证券公司拓展业务渠道以及开展保单抵押贷款业务都是金融混业的表现。太保不会采取金融全牌照的模式。一是面临资本金短缺的问题。因为诸如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是对资本金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去拓展保险的深度和广度让百姓满意,已经很不容易了,若再分心去做其他的事情,恐怕不是一个好选择。第二,战略机遇也很重要。不是每个企业都能遇到好的战略机遇,别人成功的道路不一定适合我们,我们走过的道路别人也不能复制。
《证券日报》:保险公司如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寻找机会呢?
高国富:城镇化对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我们今天所讲的城镇化不再是钢筋水泥再堆出一个城市出来,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最主要的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大量人口从无固定收入到有固定收入,消费升级,财产保险、人寿保险的需求也会增长。
现在,太保有50%以上的财产保险保费来自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二三线城市和县域城镇,在这些地方,由于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商业保险的需求量比较大。而对于城市里的人群,特别是白领,健康险的需求是比较大的。
《证券日报》:这两年参与养老产业成为业内的热门话题,你觉得现有的方式可推广吗?
高国富:养老产业是非常朝阳的产业,但养老社区的需求不是物理需求,而是物理+服务需求,比如适合老人的软件和硬件需求。整个养老产业不仅仅是房地产开发,也不仅仅是建设养老社区,社区医生和家庭医生、家政服务的需求也非常大,但现在存在很大缺口。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还没有成功的模式,我们比较谨慎,先走一步看一步。
《证券日报》:政府大力推行大病医保,太保在与地方政府合作上是否更具有优势?
高国富:我们鼓励各个分公司跟地方政府合作,积极开展大病医保项目。作为老牌国企,在与政府的合作上,并没有特别的优势。保险行业是一个竞争非常充分的行业,最终比的还是服务。要搞好服务,大公司机构比较全面,可能在参与新农合、新农保方面比较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