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城镇化中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
展望未来一个时期,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时代背景有了新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战略目标。新一届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发展,将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作为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在城镇化进程中,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一篇大文章,需要群策群力。保险天然地具有“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功能,在推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服务城镇化战略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优势。
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
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制约城镇化进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凸显出来。
一是构建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石。新皇冠体育:城镇化,现在有很多提法,如“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城镇化的实质是人的城镇化,其核心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藩篱,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均等化。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天。可以说,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待遇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增强公平性作为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为此,必须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积极解决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是构建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本质要求。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了6.91亿人,城镇化率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常住人口。但是,也有一些专家学者指出,这个“51.27%”是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实际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低一些,估计在40%左右。在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下,这就意味着被纳入城镇人口统计的1亿多农民工及其家属“被城市化”,未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大量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难以融入城市社会,难以成为真正的城镇居民,这不仅阻碍了正常的城镇化进程,制约了城镇化对扩大内需和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也潜藏着一定的社会风险。通过构建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有序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保障问题,是突破户籍制度造成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
三是构建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根本保证。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共享现代化成果,必须走城乡发展一体化道路。人们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保障”。没有农村的小康,中国的小康也难以实现。城镇化战略实施后,我国仍将有为数众多的农民留守在农村,“三农”问题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将直接影响城镇化战略的进程。为此,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时,必须将“三农”问题纳入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构建之中,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进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向县以下延伸,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保险业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和城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建设至少要涵盖三方面人群:一是原有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覆盖的人群;二是新进城居民;三是留守农民。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和社会互助机制,在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保体系、提高保障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保险业可以在推动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推动筑牢现有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城市“老市民”生活安心。解决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历史欠账较多、覆盖率不高等难题,是城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挑战,商业保险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一是丰富社会保障体系的层次。政府保障是广覆盖、保基本,大力发展商业保险,有利于建立多层次的安全保障网。例如,到2012年底,全国5家养老保险公司受托管理资产2009亿元,个人年金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达到1319亿元。二是提高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强度。通过政府购买商业保险服务,可以把居民面对的个体风险在全社会分担。如保险业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目前有近100家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健康保险业务,涵盖疾病险、医疗险、护理险和失能收入损失险四大类近2000个保险产品。同时,保险业积极参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各类补充医疗保险等保障项目的经办管理,涌现出广东湛江模式、河南新乡模式、江苏太仓模式、北京平谷模式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2012年,国家推行的大病保险制度,保险业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增强财政支出的可持续性。未来20年我国将经历快速的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达到1/4,而且是未富先老,这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带来巨大的压力。保险业可以通过经办服务等多种方式,在其中发挥应有作用,从而降低政府在社保支出上的压力。
推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有利于进城的“新市民”住得开心。通过发展进城务工农民的一揽子保险,提供多层次、多类别的风险保障,促进进城务工农民真正融入城市。利用在条款精算、资金运用、承保核保、理算理赔、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优势,保险业积极创新开发适合进城务工农民需求的工伤补充保险、养老补充保险、住院医疗补充保险、计划生育保险等保险业务。通过专业化运作,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意外、养老、医疗、生育等多层次、多类别的保障,不断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推动解决留守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有利于留守农民留得放心。发展农业保险,对于抵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建设中的风险,缩小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人口转移的跨度和冲击,更好地服务城镇化战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2012年,农业保险已承保包括主要粮食种植、森林、经济作物等在内的90多个险种,保费收入241亿元,为近2亿农户提供了9006亿元的风险保障。启动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为农民提供保费少、保额低的保险服务。农民平均花20-30元就能获得1万元左右的保障。截至2012年底,小额保险覆盖人群扩大到近3200万人。此外,在重庆等地探索通过土地征用补偿款,建立了新型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思路
保险业要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服务城镇化战略的水平,关键是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方向,结合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充分发挥保险功能和优势,找准服务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不断扩大参与社保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促进社保体系健康发展。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对社保制度进行改革,通过建设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第一支柱在社保体系中的比重,新皇冠体育:地发挥第二和第三支柱的作用,将市场机制引入第一支柱等多种措施,力求更好地在政府、个人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分担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责任,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保监会将着眼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商业保险参与社保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方式,作好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进一步提高保险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贡献力量。
通过商业保险机制,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只有解决了进城农民的养老、医疗等后顾之忧,让进城农民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才能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成为“城里人”。下一步,保监会将继续引导保险公司发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健康保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医疗保障。实施好大病保险制度,加强对保险公司大病保险业务的监督管理,促进大病保险持续健康发展。继续推动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探索推进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大力拓展企业年金业务,提高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
推动农业保险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水平。未来一个时期,保监会将加大“三农”保险发展力度,使“三农”保险真正成为支农惠农、强农富农的有效方式。以主要农、畜产品及森林为重点,努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程度;围绕区域和产业发展政策,拓展保险服务“三农”的新领域;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发推广菜篮子工程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农房保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等新型险种;推进基层服务网点建设,延伸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为农户、农企提供优质服务。(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
下一篇: 民生保险深入学习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