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两小时北大路两处地陷
塌陷位置都处于路中央,所幸没伤到人福州市政部门初步判断因管网渗水所致
昨日,福州北大路上接连发生两次地面塌陷,两处塌陷位置都在机动车道中央,相距不到
事故发生后,福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福州市水务管网维护有限公司介入调查,并着手修复。初步判断两处地陷是由于地下管网渗水,导致土层疏松,在车辆碾压压力之下形成的。
现场
上午11时30分
第一处塌陷一辆豪车后轮被“坑”
第一处塌陷的位置,在北大路北端福建省直属机关幼儿园附近。
昨日上午11时30分,苏先生一车四人办完事开着车准备去吃饭。开到这一路段时,由于旁边一辆公交车抢道,司机向车道中间打了方向盘。
“当时只注意到路面上有一个小洞,大约就杯盖大小吧。”苏先生说,由于路面上车流量较大,车子速度并不快,可是打完方向盘,车子一阵剧烈震动还往下掉。
“我还以为地震了。”苏先生说,司机回过神来后,继续踩油门时,才发现车子动不了了。
定了定神后,四人下车查看,发现车右后轮陷入一个坑里。这个坑是路面塌陷形成,约1平方米见方。
“好好的路,突然就塌了?”四人困惑。
中午近1时许
第二处塌陷店家搬出凳子做临时警示
同样的疑问一个多小时后也出现在林先生眼前。
中午近1时许,林先生在北大路南段省物价局附近一家超市买完东西走到马路边。
“完全没有任何预兆,眼睁睁看着路塌下去。”林先生说,当时有一辆的士正好路过此地,“若不是车速快,肯定要掉下去。”
看着这个路段车来车往,林先生担心有车子陷进去,就向超市要了一个纸箱放到路面上做提醒用。但是由于纸箱太轻,车辆一经过就飞了起来。就在林先生无计可施之际,附近一家鸡排店老板搬了几张蓝色凳子,一前一后放在地陷而成的坑前,作为临时警示牌。
与此同时,围观的市民越来越多。“前一段新闻里说,深圳有人掉到路面塌陷的大坑里摔死了,现在北大路也塌了,这路还安全吗?”市民们议论纷纷,加上此前福州连续遭受暴雨袭击,他们担心北大路地基是否被泡软了。
调查
该路段6年前完成扩建,地下管网未超年限
事故发生后,福州市政工程管理处、福州市水务管网维护有限公司到现场进行调查。现场工作人员说,这两个坑都在机动车道中央,且塌陷面积均有
对于为何同一条路同日出现塌陷,工作人员说,可能是地下管网渗水,导致土层松动,再加上车辆的碾压,就形成了塌陷。
据了解,不久前,深圳龙岗地区路面塌陷,形成
对此,北大路道路建设方、福州市市政建设开发公司的建设科郭科长表示,北大路曾在几年前进行过扩建,2007年形成现在宽约
郭科长的说法得到福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排水所一工程师证实。该工程师说,虽然北大路地下的自来水管、部分污水管已使用超过10年,雨水管道使用了6年,但目前北大路铺设柏油路面,使用年限为15年,这也就意味着,其路线管网使用年限未超标。(按照有关规定,地下管网的使用年限长于路面)
日常排查管道是否漏水,在国内还属难题
既然使用年限未超标,又为何会出现管网渗水导致塌陷?
福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排水所工程师说,此前北大路路面和地下管网维护都由市政工程管理处负责。他们主要负责对污水管和雨水管进行维护,北大路的污水管一般是两年检查一次,而雨水管是一年检查10到12次。
但这些检查,都仅限于维持日常流水畅通,对于管道是否出现破损、渗水情况,该工程师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技术能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出现路面下垂、塌陷等情况,才能判断是管网出现破损。”
由于福州市于2012年成立福州市水务管理维护有限公司,将地下管网的管理维护移交到该公司,因此从去年起北大路管网的维护也由该公司负责。
昨日,该公司一负责人坦言由于经费所限,目前对于雨水管只能维持敏感路段一个月检查一次,而污水管的日常维护则不一定能进行。
福州地下水位较高,出现地陷可能性大
日常维护并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怎么保证北大路不再现塌方?昨日,福州给排水设计院原高级工程师郭详庄为这条路“把脉”。
他分析,出现路面坍塌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地基本身软弱;二是管道接口没有处理好导致漏水,长久下去,土层变得疏松;三是地面上的积水多,地下水位高于管道,积水就会慢慢地渗透到破损的管道内,同时会把大量地下泥卷进管道里,使得土壤不够夯实。
他说,对于路面坍塌,目前尚未有效的预防措施,只能在道路施工时反复检查,按照规定进行验收。验收后,市政道路一般隔年都需要做检测,用仪器检查管道是否通视来推断管道安全。
福州大学土建学院赵应钦副教授分析,福州道路地下淤泥厚和地下水位高,极容易造成排水不通畅,地下潮湿,引起路面坍塌。他说,管道衔接处是最容易造成事故的重点,前期要在施工之前做好地下软基处理,管道上必须要有一定的覆盖层。后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措施,一旦有水渗出,就要做破路检查。
(东南快报 记者刘晓霞实习生黄冬梅/文刘兴/图)
上一篇: 惨烈车祸一车8亲友3死5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