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康民 来自中国信保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该公司出口险(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与内贸险(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继续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数据显示,1-6月,该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实现承保金额1503.5亿美元,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实现承保金额39.3亿美元,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实现承保金额为1103.2亿元人民币,与出口险相差大约8倍。另据了解,2012年中国信保120亿元的信用险保费中,内贸险的保费只有4亿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指出,要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推动发展内贸险。这无疑是一大政策利好。 那么,同为信用保险,内贸险与出口险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在哪里?推动内贸险发展为什么会如此艰难? 可融资的保险 内贸险也被称为应收账款保险,其作用是通过保险机制来缓解企业因资金链条断裂带来的风险,其运作机制是保险公司对投保企业因下游买家拖欠、破产、丧失偿付能力等原因发生的应收账款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在当前金融市场上,也许更令企业感兴趣的是,内贸险具有融资功能,被誉为是企业资金链条上的“保护伞”。在信贷紧缩的金融大背景下,内贸险可以被企业用做类似“担保”的一项融资工具。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内贸险是被当作一种保险产品来进行销售,保险人承担相应的风险,出险后会赔付;而从银行的角度看,内贸险可以帮助银行对企业资信进行确认。特别是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对于银行来说,仍须寻找低风险的优质客户,于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推动,将内贸险作为“类担保”产品,放大了这一险种的融资功能。 比如,平安银行的信保融资项下的质押模式,就是当卖方为与买方商品交易所产生的应收账款投保了内贸险,其后卖方将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银行参考保单金额及已质押的应收账款金额向卖方提供融资产品以及相应的金融服务。而与担保的手续费相比,内贸险的费率较低,通常只有千分之五到百分之二。若银行贷款利率为6.5%,通过投保内贸险的方式获得贷款,融资成本在7%-8.5%之间。 因此,内贸险能够大大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问题,而商务部为助推内贸险,也专门出台了有关保险公司经营内贸险的保费补助政策,给予投保企业不超过实际缴纳保费50%的基本保费补助。这一政策被业界称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务实的行动”。 出口险、内贸险相差悬殊 总体上看,2012年中国贸易信用险的保费收入增长迅速,远高于整个财险行业同比增速——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贸易信用险保费规模达160亿元,同比增长39%,而2012年财险行业保费同比增长只有15%。 但出口险与内贸险两大块业务却出现了极其明显的两极分化,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信用保险在出口贸易的承保额远远大于国内贸易的承保额,意味着全球市场范围内的出口险业务机会新皇冠体育:,特别是,国外企业的征信体系建立较为完善,有大量的全球数据库可供查询使用。相比之下,国内贸易规则仍显得相对模糊,诚信基础较为薄弱,这些都会增加保险公司经营内贸险的风险。 “经营内贸险的风险比出口险大很多,保险公司不愿推动内贸险,这是内贸险发展缓慢的原因所在。”上述行业人士认为。 内贸险的经营风险远远高于出口险,与国内贸易环境有关。外贸出口方向以欧美国家为主,欧美国家法律体系相对健全,当债务人拖欠货款、破产时,对债权人有较好的保护。国内贸易则相对复杂,一旦出现破产、拖欠货款等情况,地方政府出于地方保护的原因,行政干预过多,在赔偿员工、缴税等等之后,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润微薄。内贸险的发展,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征信体系,减少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展业环境恶化 据了解,商务部已确定了7家保险公司为内贸险补助项目的承办机构,包括中国信保、平安产险、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安邦财险、大地保险、中银保险。但令人深思的是,尽管政策护航,但基于多重因素,内贸险的供需双方积极性不高。 对于市场环境和风险状况的不熟悉,使得保险公司在这一领域相当谨慎,业务推进也相当缓慢。 据中国平安有关负责人介绍,2003年开始,平安产险与国际信用保险巨头科法斯合作开展内贸险。 “今年国内贸易的市场环境不好,因为去年企业融资出了问题,有些企业搞虚假贸易,使得中行、建行和工行在2012年都遭遇了相当多的骗贷,结果这三大行都收紧了放贷政策。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不仅第三方买家(即投保人的客户)的风险在加大,而且直接投保人也频频出现问题,使得保险公司必须与银行联手对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诚信程度进行调查,这从根本上造成了内贸险展业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上述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 发挥政策优势或有助签单 近年来,内贸险和出口险都出现了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金融危机爆发前,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大地保险等频频呼吁,希望将仅限于政策性保险的短期出口信用险向商业保险公司开放。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局势的变化,最近一两年,类似的呼吁声音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内贸险的提速期待。 而实际的操作层面显然并不乐观。从内贸险的承办机构来看,虽然保费补助政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展业过程中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如作为投保人的企业一方普遍认为费率过高、理赔麻烦。 由于贸易经营风险加剧,信用险市场前景可期。不过由于经营内贸险环境比出口险更复杂,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过多,保险公司无利可图,并不乐于推动,这越来越成为内贸险惨淡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内贸险在企业中认知度很低,采访中多家国内贸易公司纷纷表示,没有听说有内贸险这么一个信用险种,更不要说了解相关的优惠政策。 “很多企业都不知道国家对于内贸险还有保费补贴,当保险公司告知后,内贸险的签单成功率往往会出现明显提升。”上述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