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梓/制图 |
顶级险企入榜
首批G-SII名单可谓群星闪耀,入榜的安联为欧洲最大的保险集团。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上述保险集团的“不可替代性”,也反映了保险业巨头在资本运营和非传统、非保险的金融关联活动中的活跃角色。险企巨头对全球保险业乃至各国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日益加深,全球保险市场集中度有所加强,其全球系统重要性受各国监管部门重视。为吸取AIG集团破产教训,G20集团达成共识,由金融稳定局(FSB)和IAIS共同制定G-SII名单,意在管控保险业界的全球性系统风险。
但保险业的反对声音仍未平息。欧洲保险贸易组织Insurance Europe称,将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保险机构列出名单很可能误导公众,给保险公司带来“与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一样大”的错误印象。大型保险人在经营业务上更具全球化和多元化,这增强了其对抗危机的能力。而强制其持有更高附加资本金,不如将注意力放在提升保险人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以及改进监管机构的监管技术。
G-SII有序推进
可以预见的是,G-SII名单将继续公布,入榜保险人的范围将持续扩大。2014年末,再保险人的G-SII名单也将出炉。
根据IAIS的时间表,2014年底为第一阶段,IAIS将发布基本的“后援”(backstop)资本金要求。以此为基线,所有G-SII名单上的保险人都必须达此标准。
在此基础上,IAIS将进入第二阶段(bespoke capital requirement),根据名单中不同的保险公司参与金融活动的程度以及其非传统业务的占比,针对每个G-SII计算出不同的、专门的资本要求。这项工作将于2015年末完成,2019年起入榜的所有G-SII都必须遵守各自的附加资本金持有规定。
G-SII名单将由FSB于每年11月发布和更新,2017年公布的G-SII保险人不得迟于2019年进行调整,以符合监管要求。为适应更广泛的监管要求,IAIS正在研究一项“定量资本标准”,更大范围内消除保险业界的系统风险。
监管阶段与指标
IAIS对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持有资本金的增加上,这将通过两个阶段,并综合考虑多种指标。第一阶段,制定附加资本金基线;第二阶段,为每个G-SII量身定制附加资本金持有率。定制依据主要参考每个G-SII非传统业务的多少。其中,“非传统业务”主要包括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大规模的回购和融券交易,某些年金、抵押贷款保证保险以及信用担保。
评选G-SII的指标有五大类,即“规模”“全球活动”“金融体系内关联”“非传统与非保险活动”及“不可替代性”。与去年7月公布的G-SII评定方法一致,“规模”与“全球业务范围”对附加资本要求影响不大。与此同时,FSB称,如果保险公司能够清楚划分传统的低风险活动和高风险业务,则其不必持有如此之高的附加资本。
中国一家入选
在这份名单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中国平安的入围。同其他国际险企巨头相比,中国平安是唯一的来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保险集团。中国平安得以一并跻身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之列,一方面体现了国际世界对中国平安在国际保险市场成绩和影响的肯定,另一方面警示了中国平安近年来业务扩张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风险。
中国平安成为唯一上榜中资险企并不令人意外。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净投资收益率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自2009年起,其寿险规模保费收入已为行业第二。中国平安之所以取代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主要源于其复杂而庞大的经营体系和积极大胆的投资决策,这在IAIS看来,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在金融系统风险。中国平安十分热衷于企业宣传,广告费用连续3年以两位数比率增长,2012年已达53.62亿元,远超中国人寿(14.74亿元)和太平洋保险(20.26亿元)。中国平安以保险业务起家,通过收购、创立,建立起三位一体的“保险-银行-投资”系统,既促进其蓬勃发展,也为其如何整合资源、防范非传统业务和金融体系内关联活动对保险业务的侵蚀敲响警钟。
国际化灵活监管
自2012年以来,IAIS致力于推出G-SII评定标准,配合核心监管原则(ICPs)、共同框架(Com-frame)、多边合作与信息交流谅解备忘录(MMoU),更好地促进成员国在保险监管领域上的合作和进步,更充分地防范日益突出的保险业系统性风险。其中,G-SII堪称保险业界的“巴塞尔协议”。鉴于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保险业稳定性的严重冲击,对“大而不可倒”(too big to fall)的保险巨头采取合理的、密切的风险监管,以管控其系统性风险,能维护全球保险业的稳定,有效保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
IAIS在参考多方意见后于2012年8月公布G-SII评定标准初稿,提出评定系统性风险的五大类指标、十八项详细指标、三步鉴定步骤及五条政策推荐。其中,规模、全球活动、金融体系内关联、非传统与非保险活动、不可替代性是G-SII的五大类评定指标,并建议各国监管机构以“金融体系内关联”“非传统与非保险活动”为最关键指标,同时进行多维度审查。
(南开大学国际保险研究所供稿)
《G-SII评定方法》
相关链接
《G-SII评定方法》采用指标指示系统,与巴塞尔委员会评定全球系统性银行(G-SIB)的评价方法基本一致,该系统围绕评定对象的重要性进行多维度测评,简化相互关系。该系统与当前巴塞尔委员会施行的G-SIB基于模型的测量方法和指导思想相比更加耐用,也更加完整。
《G-SII评定方法》共包含四个部分:引言、评估方法、政策措施及未来走向。对其内容加以提炼,可得出评定系统性风险的五大类指标、十八项详细指标、三步鉴定步骤及五条政策推荐。
规模、全球活动、金融体系内关联、非传统与非保险活动、不可替代性是G-SII的五大类评定指标。IAIS呼吁各国监管机构根据这五大类指标对保险人进行多维度审查,并提出对这五类指标应该有不同侧重。其中,金融体系内关联、非传统与非保险活动是最关键的指标。IAIS建议,在鉴别G-SII时,“非传统与非保险活动”应该占40%-50%,“金融体系内关联”占30%-40%,“规模”“全球活动”“不可替代性”占10%为宜,以上比例在大类内部指标平均分配。
“非传统与非保险活动”项下共有六项指标,包括“非保单持有人责任和非保险收益”“衍生交易”“短期融入资金”“金融担保”“变额年金”“集团内部参与”。这些指标着眼于保险企业的资本投资及投机活动,这些活动以获利而非保值为目的,主动参与资本市场,在履约担保、抵押担保、信用违约掉期(CDS)等高风险市场运作时,对资本金的流动性埋下隐患。一旦金融危机爆发,风险将通过这些资产与负债迅速攻击保险企业,波及面相当广泛。
“金融体系内关联”项下共有七项指标,包括“金融体系内资产”“金融体系内负债”“再保险”“衍生品”“重大披露”“营业额”“第三等级资产”。这些指标通过保险业参与的借贷、债券购买、票据发行、负债、投资、再保险和衍生品设计,计算保险业在资本市场投资总量及投资数额在资本金中的占比,对保险人的流动性和金融化程度进行评判,量化保险企业、保险集团、控股集团内部保险业与其他金融部门的交互融合,对保险人的公司内部结构复杂性进行预警。
“规模”主要强调资产平衡表内保险人的全部资产和全部收益,从不同角度衡量保险人金融服务的程度和规模。“全球活动”以保险人国外收益的获得和分支机构的国际分布为主。“不可替代性”通过加总直接承保及预计的信用保障/航空保障/海上保障保费,评定这三个全球背景下高度集中和重要的市场上保险人的占有率。
G-SII评定过程分为三步,即:数据收集;评估方法;监管判断及生效。整个过程强调监管当局与其他机构、保险企业的信息交流和协调合作。数据的获得是一个漫长而浩大的工程,IAIS要求总资产超过600亿美元、国外保费占总保费收入5%以上或总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国外保费占总保费收入在0%-5%之间的企业及财政担保保险人向监管当局上报相关的会计数据。IAIS将与国际清算银行就机密信息的安全取得达成协议,对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人有更深入更清楚的了解。混合监管过程中需要坚持三项原则,即:高门槛;关注对全球金融系统的影响而非倒闭的可能性;法律重叠必须由成文的、可考证的信息组成。
上一篇: 平安拟投千亿资金支持大连发展
下一篇: 保险投资新政将细化 投资基础设施不再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