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公募:险企券商私募各有打算
2013-11-12 08:43:09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作者:
安卓 阅读次数:
次
添加收藏
摘要:
安卓
“门没关,进来坐”,这就是公募市场的现状。在新《基金法》实施、证监会发布《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之后,公募大门正式向券商、保险公司和私募机构敞开。
相比此前个个摩拳擦掌的高姿态,券商、保险和阳光私募如今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略显谨慎。此前,东方证券旗下东方资管获得公募牌照,成为首家“吃螃蟹”的券商资管;而中国人寿资管发起设立的国寿安保日前在京低调挂牌,也宣告首家保险系基金公司现身。与前两者相比,阳光私募业更加谨小慎微,大多处于观望状态。
深圳某基金业内人士对表示,无论是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还是阳光私募,在多年的运作当中都积累了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尽管公募领域面临的具体环境不同,但这三类机构不容小视,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公募基金的竞争格局将会发生变化。
对于公募来说,保险、券商与其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不淡定,保险资金可以说是公募基金一直以来最大的机构客户,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则是公募基金的主要发起机构,现如今,这两个昔日的“小伙伴”开始变为潜在的竞争对手。
首家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首家保险系基金公司——国寿安保基金已经获得了公募牌照,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券商、保险公司进入公募领域,尤其是在股市行业趋暖的背景下。
以券商为例,Wind资讯数据显示:目前有41家券商持股公募基金,有10家券商同时持股2家基金公司,持有基金公司股权在50%以上的券商有13家。
而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基金管理公司的单个股东或者有关联关系的股东合计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上述股东及其控制的机构不得经营公募或者类似公募的证券资产管理业务。
对于这些券商来说,如果要申请公募牌照就必须有所割舍,这就要看其旗下基金公司是否已具规模及公募牌照是否如此必要。而对于尚未持股公募或持股比例较低的券商而言,反倒更加灵活。
据了解,按照准入规定,初步预计有16家证券公司满足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条件。
东方证券资管拔得头筹,事实上,今年来东方证券资管创新不断,6月底获批的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更是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除此以外,包括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光大证券、东北证券、海通证券等在内的多家券商资管也在此前透露将申请公募牌照。
与此同时,保险资管也在跃跃欲试。本报记者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经获批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包括香港)有18家,已经获批在香港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有5家,保险资管的主要业务包括投连险、保险资产管理计划、企业年金、基础设施不动产债权计划、第三方保险资产管理等。
在保险产品严重同质化、保费收入低位徘徊的当下,能够将触角伸向公募市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显然非常诱人。据了解,有14家保险资管公司符合要求。
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率先拿到了公募牌照,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澳大利亚安保资本发起设立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88亿元。
中国平安作为保险系的金融控股公司,在早前已经曲线进入公募领域,其旗下的平安信托控股平安大华基金,一位平安集团层面人士对本报透露,他们已经有了公募业务,暂时不会考虑通过保险资管单独申请公募牌照。
国泰君安研报认为,国际保险资产管理巨头的公募业务占其资产管理规模的三分之一左右。2020年,我国保险资产管理的公募业务市场份额保守估计可达到10%以上。
但上述深圳某基金业内人士对本报说:“保险资管以往仅管理保险行业的资金,投资理念比较保守、追求稳定的长期收益,而券商资管与公募比较相似的是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但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要想适应公募还需要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