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振荣 都说生命无价,而寿险却要为人的生命定价。近代中国保险市场占据份额最多的属于水火财险,而寿险业,无论外商还是华商整体实力都差强人意,因为吸收来的长期寿险保费数额十分有限,使得保险业投融资的重要功能未能充分发挥,这也是近代中国保险市场尚未发育成熟的表现之一。 人寿保险现身上海的时间并不算晚,上海开埠第三年,随着五口通商,洋人增多,由外资保险公司委托洋行代理的寿险业务就已登堂入室。据载, 1846年,英商永福和大东方两家寿险公司在沪设立机构——但由于缺乏有关华人的预期寿命的统计数据,所以在1888年之前,外商寿险公司只承保在华外侨的寿险,并不承保华人寿险,业务量很少。直至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初次制定华人生命表,才开始承保华人的寿险业务。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英商联合华商在上海创办华洋人寿保险公司,资金和客户主要依赖华人。 20世纪初,华资寿险曾一度兴起,如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创办的华安人寿保险公司,1909年(宣统元年)创建的上海永康人寿、上海永宁人寿和延年人寿保险公司等,但都由于经营不善,业绩惨淡,十之八九黯然出局。相比水火财险的蓬勃兴旺而言,在整个晚清至“中华民国”时期,民族寿险业的发展要落寞一些,水平滞后一些。 若论这一时期经营规模最大、业绩最好、专营寿险业务的华资保险公司,那肯定非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莫属,它的逆袭成长曾经是民族寿险崛起的标志和希望,但战乱使它中途夭折,壮志未酬。 近年来有关华安合群的研究新成果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笔者不揣拙陋,以辑录整理出的史料图说之。 华安合群逆袭 吕岳泉树起华商寿险大旗 华安合群的实际创始人为上海浦东吕岳泉(图71)。同许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一样,吕也有着鲜为人知、堪为后学教材的创业故事。1877年出生于川沙一户船工家庭的他,只读了三年私塾,因贫寒而辍学,12岁即到上海寄人篱下,为洋人作家佣,但值得庆幸的是,他的英籍主人是当时永年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经理穆勒。吕的乖巧好学,很快赢得主人的欢心,渐渐教会他用英语交际,并在追随主人洽谈业务时,留心揣摩,耳濡目染粗通了保险原理。没有父祖余荫做靠山,唯有超群的情商智商为怙恃,在发奋图强中积蓄力量,期待赢得贵人相助,从而改变命运。几年后吕适时抓住机遇,应聘成为永年人寿保险公司营销员兼翻译,又很快以出色的业绩脱颖而出,从业务帮办荣升南京分公司经理。 六朝古都南京成为吕岳泉发迹的福地。初来乍到不敢充大,他首先投其所好,赢得两江总督端方的信任,借势拓展保险业务。端方曾游历考察过欧美国家,对欧美人寿保险业强劲发展势头有所了解,称羡不已。端方甚至怂恿吕岳泉另起炉灶,大胆创办中国人自己的寿险公司,并许诺愿襄助其筹集股本。依恃端方鼎力协助,吕打开了笼络军政界高官显贵们的大门。1910年春,国内工商界的一项盛举——“以振兴实业,开通民智”为宗旨的南洋劝业会,在南京鼓楼开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各省绅商云集,吕岳泉在会中辟宣传专栏介绍国内外寿险业现状和前景,并结交了张謇、朱葆三、虞洽卿等一批商界巨头,这些人脉资源为他后来回上海自创保险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吕长袖善舞,纵横捭阖,凭着超群的天资、勤奋和运气,兼得天时地利人和,从这里起步,励精图治,借势成长,不出十数年,吕岳泉建立起中国人自己的寿险体系,建造了中国人最早也是最宏伟的人寿保险大楼,在外商垄断市场的年代闯出了一片天地,使华安的寿险事业不但走向全国,还迈出了国门。吕岳泉因此赢得“中国寿险大王”的美誉。 吕岳泉后来在“创办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纪略”一文中,曾自述创办华安之初衷:创办之议肇始于辛亥(1911年)之冬,岳泉深感于寿险事业之重要,攸关国计民生者,如无华商自立之公司,不独利权外溢,且将人民之生命保障委托于外人之手,于国家体面、国民人格上均有关系。遂毅然自创纯粹之华商寿险公司,以此意商诸徐固卿、王采丞诸公,均蒙赞许,乃即着手接办筹备。 文中提及的徐固卿,即徐绍桢,清末民初著名军事将领,1905年任新军第九镇统制,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被推为江浙联军总司令。王采丞,即王人文,曾任四川布政使、护理四川总督,是著名的四川保路运动支持者,1911年10月10日参与武昌起义,被鄂军都督府誉为革命的“八大功臣”之一。两人均已退出军界,正在筹谋实业救国之策,对合办寿险公司颇感兴趣,一拍即合。 他们共谋擘划募集资本规银100万两,先收20万两(后废两改元时改为国币50万元)。端方在被革命党人砍头之前已认股,徐绍桢本人认缴规银一万两,王人文认缴规银两万两。北洋领袖冯国璋不仅自己及属下认缴了股份,还允诺随时以其名义开具介绍信招揽股东。工商界巨擘张骞、朱葆三、桑实(铁栅)、顾棣三等纷纷积极参与。不到半年,股本20万两规银已缴足。取名“华安合群”的寓意即为合众人之力、保中华平安,用“保寿公司”而非“保险公司”,也是为了迎合国人避讳死亡的心理。 筹备期间,还洽商同意接管苟延残喘的华安人寿保险公司。这家由朱葆三、沈仲礼等发起,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7月组建的公司,专营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等业务。由朱葆三任总董,沈仲礼为总司理,总公司设上海黄浦滩(今中山东一路)6号。近五年运营时间,因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业绩寡淡,无意继续,遂议定自1912年(民国元年)6月1日起,停止承保新业务签发新保单,同日起委托新创办的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为其管理人兼清算人,直至清理结束。 1912年6月1日,华安合群保寿有限公司借壳在上海先行营业,7月1日正式开幕,司址设上海黄浦滩(今中山东一路)30号。这是足以改变中国寿险业面貌的历史时刻,一个敢于叫板外商同业的华商保险巨擘破茧而出。同年11月,华安合群具名向工商部申请注册,工商部于12月颁发执照。 不耻下位 攒聚达官显贵社会名流 吕岳泉深谙中国官僚经济之道,竭尽所能拉拢声名显赫、炙手可热的政商两界的权势人物入股,安排进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图2-3),营造官僚政治背景,期望以此来提高社会知名度,扩大公司的业务空间。尤其是在吕的游说下,大总统黎元洪、代总统冯国璋相继成为“华安”的董事。吕岳泉的活动能力,让整个保险业界刮目相看,当然也让公司股东们大为震惊。开张之日,孙中山、黄兴等开国元勋都派人来致贺。吕岳泉一举促成影响力空前的寿险公司,从一个出身卑微的仆佣,一跃成为颇受世人注目的商界新星。 吕岳泉不仅在声势上营造了民族保险业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度,同时也成就了华人寿险公司“师夷以制夷”的第一个传奇。 依照申报上海总商会的备案报告,华安合群“是为完全纯粹之中华保寿公司,又以经营此业必需理财专家,吾国此种经验人才尚少,特聘英人郁赐为总理,并仿西国大保寿公司之例,聘英人第黻礼为总稽核员兼秘书长”(注) 早在筹备之初,吕岳泉就考虑到凭借自己在永年人寿保险公司长年跑业务的丰富经验,不愁开拓市场招揽业务,但寿险管理中的保险费率制订、责任准备金、退保金计算等技术活,却让他感到束手无策,难以应付。 受战国时秦国延揽天下人才不唯户籍,重“客卿”而兴邦故事的启发,吕岳泉执意高价聘用过去的老搭档、寿险专家郁赐当总司理,第弗利斯当精算师,是年吕岳泉36岁、年富力强,却甘心以身份卑微为由隐居幕后,不去出风头争名逐利,权且充任公司稽查兼营业部主任,努力使华安运转起来。 注:“华安公司发起人徐绍桢等致上海总商会函”,1912年6月25日,上档藏。 |
上一篇: 平安人寿河南分公司为山村小学捐建引水工程
下一篇: 习近平: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