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平安马明哲郭广昌还差很远
2014-02-10 09:03:21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艾琳阅读次数:
次
添加收藏
摘要:
艾琳
“保险业务为本集团的核心业务、主要增长动力及策略重点。”在2月7日的公告中,复星国际有限公司(下称“复星国际”,00656.HK)如此写道。确实,依靠房地产及医药发家的复星近两年开始将触角频繁地深入保险业。
在复星以保险为核心、拥有综合金融能力的投资集团转型的长期目标中,郭广昌显然试图打造“产业+保险+投资”的模式,意欲成为“中国巴菲特”。而对于下一个赶超目标,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则锁定了国内综合金融“大鳄”平安集团。据媒体报道,郭广昌在复星集团2014年全球工作会议讲话中表示:“复星的下一个目标是谁?与马化腾、马云比,还没有非常自信找到可以超越的道路。但是与平安比,复星是有希望的。”
此前在马云、马化腾、马明哲“三马”聚集复旦大学为三家合资公司众安在线攒人气时的客串主持人即为郭广昌。
除了此次的海外拓展,在国内复星早已通过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安财险”)、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复星保德信)以及香港的鼎睿再保险组成保险业的“全牌照”阵容。
根据2013年半年报,复星保险板块去年上半年取得收入2600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利润9550万元,首次达到板块盈利。那么复星的保险业务和平安是否真的存在可比性?旗下保险业务又是否能如愿蓬勃壮大?有的业内人士似乎对此并不乐观。
“从目前两者保险业务的发展来看,两者在这方面可比性并不高。保险业讲求规模效应,目前平安旗下保险业务已经稳坐"前三",复星旗下的永安财险和复星保德信则很难做到这样的规模。”有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2007年,复星集团参股永安财险,经过两次增资和股权转让之后,在永安财险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之中,复星集团旗下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复星工发”)持股16.18%,位列第三。尽管复星国际在其2013年半年报中表示其间永安财险实现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44%,但就规模而言,其与平安财险仍不可同日而语。
保监会数据显示,永安财险2013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为74.79亿元,同比上涨6.46%,经过多年发展后规模仍排在前十名之外,且2013年增长率大大低于行业同期约17%的增长率。而排名第二的平安财险尽管基数已然很大,但其2013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仍有16.8%,为1154亿元。同样,平安财险2013年中期实现净利润34.92亿元,同比也获得27%的涨幅。
2012年10月,复星旗下复星工发与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合资的复星保德信正式开业。相比永安财险,复星保德信更像是复星的“亲生子”。2013年其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648万元,而同期平安寿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则为1461亿元。尽管头顶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复星集团与美国金融巨擘保德信金融集团两顶“大帽”,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数量级上的“鸿沟”仍然难以逾越。
“归根结底,还是无法掌握有效渠道。拿不到渠道,规模就做不起来。”上述分析师表示。以个险渠道为例,截至2013年6月末,平安个人寿险业务代理人约54.9万人,较年初增长7%。“从目前复星保德信的情况来看,重要渠道之一的个险营销员渠道显然做不过平安,而其银保渠道也不太可能超越银行系保险公司。”上述分析师表示。复星2013半年报表示,复星保德信目前在银保渠道达成合作的银行仅有两家。
复星保德信与券商、零售业门店合作的多元营销渠道以及以员工福利业务为特色的职场营销渠道,后者目前新皇冠体育:依托股东资源,在复星集团旗下的控股公司和关联公司中开展,而前者效果仍有待观察。“况且,从国内寿险业的发展来看,"五五对等"的合资公司并没有什么成功的先例。股东分歧、理念融合都是问题。目前国内的合资公司盈利的是少数,股权更迭屡见不鲜。”上述分析师表示。
“本集团将发展保险业视为复星投资能力对接长期优质资本的上佳途径。”复星国际在2013半年报中称。上述分析师则称:“像复星这样的集团拿保险牌照,相对于保险公司取得的业绩,更大的目的在于获取长期而稳定的资本来支持其实业发展或投资业务,以此打通其"体内循环"的"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