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嵩 特约记者 吴喆
中秋的申城,台风过境,蓝天高远。满地金黄的梧桐落叶,自里弄铺向高架干道。陆家嘴CBD高楼鳞次栉比,外滩咖啡飘香,每个细节都散发着浓郁的中西交融气息。
这里是中国面向世界的最前沿。这里是上海自贸区根植的沃土。
东海之滨,绵延28.78平方公里,分布着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作为中国启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上海自贸区以不足全国三十万分之一的面积,肩负着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破冰的历史使命。
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说,上海自贸区是改革的“高地”,而非政策的“洼地”。自挂牌当天起,上海自贸区就承担起了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的重任。
一年前,上海自贸区的挂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全球关注;如今,自贸区内看似平静,却无声处听惊雷,各项政策措施金融创举鱼贯出台,一如黄浦江水,夹杂着太平洋的鲜咸,穿城而过,静水深流。
这一年,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了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意见和措施51条、细则文件9个,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全面放开,实现了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取消了部分外汇管理行政审批,实施了一批简政放权的新举措。
这一年,处于金融改革最前沿的上海自贸区成为保险业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中国保监会先后公布了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八项政策及三项举措,内容涵盖离岸保险、再保险、航运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等多个领域;同时简政放权,通过机构设立及高管任职资格等审批制度改革支持和推动自贸区内保险业务发展。
这一年,产寿险、中外资保险机构、外资代表处、功能性保险机构、保险法人机构等各类型保险机构争相入驻上海自贸区,区内保险机构多层次、多元化的架构已经逐渐显现,机构的聚集还带动了保险专业型人才向自贸区内的集中。
这一年,酝酿已久的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正式成立,专业化建设提速。我国航运保险形成行业合力,以前所未有的磅礴之势参与到航运产业上下游市场合作及国际航运保险市场中,话语权逐步提升。
这一年,上海自贸区内保险业务蓬勃发展,针对自贸区内人群的高端健康保险、文化产业保险、演艺会展责任险等创新险种频出,离岸保险业务的探索迈出关键性的一步,自贸区内的保险业正在走向世界,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
这一年,寒来暑往日出日落,江水奔腾不曾停歇,百舸争流,竞相传递着保险业“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声音。
正值“新国十条”颁布,保险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根植于上海自贸区这块土地,保险业改革开放的步伐必将更加坚实,未来空间更加广阔。
站在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中国保险报》奉上“上海自贸区一周年特刊”——我们邀请政府部门和保险监管者为一年来保险业的探索作出权威解读;我们走访一家家进驻自贸区的保险公司,了解他们一年来的求索;我们来到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在载满货物的一排排集装箱中感受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脉动……我们期望通过一篇篇文字、一张张图片,向读者呈现保险业在上海自贸区的探索和实践,回望过去,翘望未来。
上海自贸区走过一年。 本报记者 刘书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