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3日,中国保险学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共同举办《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建设世界保险强国新方位》新书发布会。中国保监会周延礼副主席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保险学会姚庆海会长主持发布会。
《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是中国保险学会和特华博士后工作站联合组织编写的年度性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保险业和保险公司的年度竞争力进行深度研究和评析,为提升中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2014年度保险蓝皮书由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任主编。该书以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力为主题,在对行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回顾和反思近两年行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评价和分析主要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及深层次竞争行为,并聚焦当前保险监管和市场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力图通过客观、深入的分析研究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全书分为总报告、行业篇、企业篇和专题篇四部分。
总报告紧紧围绕“新国十条”提出的世界保险强国目标,从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两大方面对中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借鉴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保险强国的对策措施。
行业篇采用大量数据梳理了近两年行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多角度对财产险、人身险、保险中介、资产管理等子行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分析,提出了提升行业竞争力和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企业篇运用全新的企业竞争力“三段式”评价分析模型,在概括市场总体竞争态势的基础上,对主要财产险、人身险公司近两年的年度竞争力表现进行了系统评价分析,并对企业竞争力背后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挖掘。
专题篇结合当前保险监管和市场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全民保险教育、国际保险业发展、交强险经营、OECD成员国私人养老金计划、公务人员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国际实践、商业机制参与医疗保障的国际实践、基于第二支柱养老金视角的次贷和欧债危机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2014年度保险蓝皮书通过运用大量客观、翔实的数据和图表,对当前我国保险业的改革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价分析,是一部反映保险业改革发展现状的深度研究报告。
附: 中国保险学会保险竞争力分会揭牌
在今天的《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建设世界保险强国新方位》发布会上,周延礼副主席亲自为“中国保险学会保险竞争力分会”揭牌,标志着行业对保险竞争力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是中国保监会指导下,由中国保险学会和特华博士后工作站联合编撰的系列研究报告。该报告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险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围绕行业监管和行业发展主旋律,以保险业竞争力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系统回顾、总结和反思我国保险业理论与实践进展,对年度保险公司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并设专题对保险业改革创新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旨在为推动保险业改革发展献智献策。
自2013年首部《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转型的艰难起步》出版以来,以皮书系列“权威、前沿、原创”的特点迅速为大家所熟知,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多次脱销并加印,在行业类蓝皮书中名列前茅,在第八届全国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评选中荣获著作奖二等奖,实现了保险蓝皮书编撰发行工作的良好开局。
提高竞争力是建设世界保险强国的重要内涵。2012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行业竞争力,健全保险机构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2015年监管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建立保险公司经营和保险服务两个评价体系。保险竞争力包括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具有特定内涵,对监管、行业、消费者非常重要,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为保障保险竞争力研究的深入和可持续,引导行业关注竞争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中国保险学会和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合作,成立了“竞争力分会”。作为国内财经类研究重镇和高端人才培养基地,设站14年来,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坚持“以智慧服务社会,用知识回报国家”的办站宗旨,充分发挥在站博士后和指导专家的群体优势,对我国经济领域的重大课题进行前瞻性、战略性和实证性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竞争力分会将发动会员单位,团结和汇聚行业高端研究资源,推动竞争力研究多出精品,形成品牌,推动保险理论创新和改革实践。
(注:中国保险业2014最新新皇冠体育:附在最后面,供参考,数据来源于项主席在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指出——
面对未来,中国保险业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实现建设世界保险强国的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现实。
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特别是1992年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保险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保费收入看,1992年只有368亿元,2011年达到1.43万亿元,是1992年的38倍,年均增长21%。2012-2013年,保费收入呈现恢复性加快增长态势,分别同比增长8.01%、11.2%,分别达15487.93亿元和17222.24亿元。1994年,保费收入在全球仅排第25位,占全球的市场份额只有0.25%,但2013年,保费收入在全球的排位已升至第4位,占全球的市场份额升至5.99%。
不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显得较为薄弱:2013年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分别只有201美元/人、3.0%,在全球排第60和第49位,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2013年保险业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重不足5%,远不及发达国家25%-30%的一般占比;保险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保险服务出口不仅次于欧盟、美国这些大的经济体,也次于瑞士这样小的经济体,甚至仅和东南亚的城市型国家新加坡相当;2013年国际市场占有率只有3.94%,不仅与英美高达15%以上相比差别巨大,与瑞士的6.52%也有不小的差距;2013年R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只有0.89,与瑞士、英国差别巨大,也低于新加坡、美国等国;TC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只有-0.69%,与瑞士、英国、法国差别巨大,且低于德国、新加坡等国,甚至低于另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
虽然与英国、瑞士、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存在不小差距,但面对未来,中国保险业无疑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实现建设世界保险强国的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现实。
(参见《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p00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2.《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指出——
只有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保险业才算真正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从广泛意义上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新兴发展中大国来说,“世界保险强国”的内涵,不仅是指国内业务规模要达到世界居前的位置,而且是指包括跨境提供、商业存在等在内的国际保险业务的规模也要达到相当的程度。
对于我国来说,在建设世界保险强国征程中不能忽视国内业务的重要性,但众所周知,只有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保险业才算真正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否则,驮负着巨额保险服务贸易逆差,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处于低水平,则无论国内业务规模有多大,都只能说是“保险大国”,而不能说是“保险强国”。因此,在进一步拓展国内保险业务、提高保险覆盖面和渗透度的同时,应将打造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建设世界保险强国的“重中之重”。
(参见《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p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3.《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指出——
要实现建设世界保险强国目标,就必须摈弃粗放式发展之路,踏上改革创新的新途。
《国务院新皇冠体育: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确立了建设世界保险强国的新方位,并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的高度,对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保险业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上发展开创了新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保险业当不辱使命,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从新的起点出发,按照“新国十条”指明的新方位,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面开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征程。
改革创新是国家强盛的通用法则,也是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我国要实现建设世界保险强国目标,就必须摈弃粗放式发展之路,踏上改革创新的新途。
企业是推进产业创新与升级的主体力量,没有企业的创新,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就成了“无源之水”。当前,中国保险业之所以在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保险企业普遍缺乏较强的创新能力。为此,打造创新型保险企业就成了建设保险强国的首要任务。企业推进创新,首要的工作不应是从形式上开展一些所谓的创新活动,而应是切实加强创新的组织和管理,扎扎实实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对于中国保险企业来说,加强创新组织和管理,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集聚有利于创新的生产要素;实施有利于创新的竞争战略;采用有利于创新的组织结构;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政府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如此,主要在于政府能够为企业创造一个可以从中获得优势的良好环境。政府在支持产业竞争力方面应坚持一些基本原则,如支持改变、促进竞争、激励创新等。商业化运作的保险业务是保险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领域。对于这类业务,政府既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要着力营造一个激发创新的商业环境。也就是说,既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也要当好改革创新的“守护者”。为此,应采取以下举措:加强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深入推进费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秩序;实施有力的反垄断政策;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
(参见《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p002、p026-03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4.《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指出——
一个组织“脑细胞”不发达的公司,不可能成为创新型公司,更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公司。
知识资源是现代国际竞争需要依托的一种高级资源。高端智库在集聚知识资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知识资源创造、积累过程中扮演着积极角色。我国保险业智库建设较为滞缓。项俊波出任保监会主席后,高度重视高端智库建设。2014年1月,在中国保险学会换届工作会议上,项主席要求中国保险学会要打造成为行业创新发展智库。智库建设日益成为党和国家工作关注的重点。2014年10月,保监会印发《保监会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咨询委员会致力于成为保监会决策智力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成为保监会党委的思想库。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保险学会。目前,中国保险学会正在加快筹备秘书处和专家库建设。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理应在智库建设中承担核心角色的各大保险公司,特别是大型保险集团,却鲜有在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智库和专家学者,这恐将成为制约未来保险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绝大多数公司对企业智库的重要性仍缺乏足够认识,有的甚至将已有的智库部门退化成了一般性的事务部门,无形中严重削弱了公司的决策水平。坦白讲,一个组织“脑细胞”不发达的公司,不可能成为创新型公司,更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公司。为了提升企业决策的知识化、智慧化水平,保险企业应注重招募高水平、领军型的智库负责人,加强各项投入以建设高水平的企业智库,以此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水平。
(参见《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p017、p02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5.《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指出——
财产险业市场规模继续较快增长,保费实际增速在金砖五国中位列榜首。
2012~2013年,中国财产险业的市场规模继续较快增长,保费实际增速高于全球非寿险市场、新兴市场的平均表现,在金砖五国中位列榜首。承保利润较2011年历史顶点的高位有一定滑落,但ROE仍然维持两位数以上的高回报率。市场集中度进一步降低,但市场细分的不平衡状态依然存在,表现为东部市场仍然占据大部分保费份额,机动车辆保险“一险过大”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发展民生保险、增强财产保险软实力,是提升财产保险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多方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下,农业保险、校方责任险、农房保险和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等民生保险产品发展抢眼。
(参见《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p03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6.《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指出——
人身险产品在功能、价格和收益等方面具有较高竞争力。
2012年以来,我国人身险市场保费收入规模触底回升趋势明显,竞争程度逐步加强,资本结构日趋多元,但发达程度较国际差距较大,市场集中度依然高位,产品结构仍不均衡,销售渠道有待调整。相比其他金融产品,人身保险产品在功能、价格和收益等方面具有较高竞争力,且随着新型城镇化开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利率市场化等重大机遇,其发展潜力巨大,其中以商业健康保险为代表的保障型产品的推广以及对养老产业的加大投资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参见《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p05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7.《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指出——
应强化保险中介在产销分离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保险中介的竞争力。
2012年以来,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保险中介行业一直处于转型变革之中,在专业中介规模化、兼业代理专业化、销售队伍职业化、中介业务规范化的目标引领之下,专业中介机构致力于改革发展,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兼业代理机构在疏堵结合监管新政下逐步迈向专业化,营销员体制改革有了新的发展,保险中介监管进一步强化,中介市场环境趋好,保险中介竞争力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但保险中介总体上仍存在市场竞争力弱、业务盈利模式单一、营销员体制改革不深入、国际化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在“新国十条”确立的发展目标引领下,保险中介服务供求旺盛,保险中介市场拥有巨大发展空间,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完善保险产销关系,强化保险中介在产销分离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保险中介的竞争力。
(参见《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p09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8.《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指出——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坚持以母公司或业内委托的保险资金为中心,同时兼顾第三方资产管理。
近年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阔步前行,行业规模逐步扩大,保险资金总资产规模从2001年起快速增长,2013年底达7.69亿,同比增长4.48%。净投资收益率在2013年有所回升,为5.04%,同比增加1.69个百分点,创4年来最好水平。目前,各家有实力的保险公司都自建有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独立运作,走专业化资产管理路线。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发力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希望借此完成从被动托管保险资金、到主动开展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不过,在未来一段时期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发展,仍应坚持以母公司或业内委托的保险资金为中心,同时兼顾第三方资产管理,而不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盲目加码第三方资产管理。
(参见《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p150-15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9.《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采用的企业竞争力“三段式”评价分析方法独树一帜,全方位洞察企业竞争力现状
迄今,新皇冠体育:企业竞争力评价分析的方法已有不少。综观这些方法,基本思路大体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一步式”,即设计一个包含多层级、多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计算得出一个综合得分并依此进行评价分析;一类是“两分法”,即将评价指标分为结果性、成因性指标,然后分别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析。从竞争力的逻辑看,从“一步式”到“两分法”是一种进步。然而,从本质上讲,企业竞争力实际包括了绩效、状况及成因三个方面,开展企业竞争力评价分析,应当区分这三个方面分别予以评价分析,并通过因果关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基于这一认识,保险蓝皮书“独树一帜”,采用了全新的企业竞争力“三段式”评价分析模型,以期对保险公司竞争力开展全景式的评价分析,全方位洞察保险公司竞争力的现状。
在“三段式”评价分析模型中,竞争力评价分析“三位一体”,包含了竞争力绩效、竞争力状况和竞争力成因三大模块。其中,竞争力绩效反映了竞争力的结果,竞争力状况代表了竞争力本身,竞争力成因说明了竞争力形成的原因。在三大模块中,每个模块都包括一些评价要素,每个评价要素又都体现为若干评价指标,根据这些要素和指标,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是最好的说明”。保险蓝皮书对保险公司综合竞争力的排名,采用的不是数量众多且定性、定量指标并存的竞争力状况指标,而是直接采用了“少而精”的竞争力绩效定量指标,通过对几个关键绩效指标指数的等权加总,得出综合竞争力绩效指数,并根据这一指数的排序对保险公司的年度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这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评价思路,赋予了综合竞争力排名结果“鲜活”的生命。各家列入评价的公司不仅可以从中知晓本公司的排名情况,还可以通过指标分解了解综合竞争力排名之所以靠前或靠后的原因,这就与其他所谓的“综合排名”难以洞察排名结果背后的寓意形成了对比。
不仅如此,在对“竞争力绩效”进行排名的基础上,保险蓝皮书还通过“竞争力状况”、“竞争力原因”两大模块对保险公司的竞争力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解析。由于各家公司不仅想知晓自己的竞争力排名,更想知道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或间接的深层次原因,明了本公司的关键要素在市场竞争中的相对位势,并据此找到进一步提升和改进自身竞争力的思路和方法,因此,“三段式”竞争力评价分析在很好满足公司这一愿望的同时,也赋予了自身更高的内涵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
(参见《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p153、p16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10.《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发布财产险保险公司竞争力排名
通过运用企业竞争力“三段式”评价分析模型,在企业篇的财产险公司竞争力绩效评价模块,保险蓝皮书发布了列入评价的15家财产险公司在2013年度的竞争力综合绩效指数及综合竞争力排名。
2013年度,综合竞争力位居财产险市场前3位的分别是安邦财险、人保财险[微博]和平安产险。所以如此,安邦财险主要依靠的是同时位居15家公司第1的增长绩效和效益绩效;人保财险主要依靠的则是位居15家公司第1的总量绩效和第3的效益绩效;平安产险与人保财险类似,主要依靠的是同时位居15家公司第2的总量绩效和效益绩效。
从竞争力状况看,2013年,安邦财险、人保财险和平安产险在具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同时也各有其特点。一方面,3家公司在年初的总资产分别排在财产险公司的第3、第1和第2位,均属资产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年初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也都在150%的充足Ⅱ类标准以上,安邦财险甚至高达1199%。另一方面,3家公司在表征竞争力状况的其他方面也各有千秋。如安邦财险在15家公司中的综合成本率最低、投资收益率最高;人保财险的用户满意度数一数二;平安产险的品牌影响力最大等。
从竞争力的深层次原因看,安邦财险不断增资、人保财险注重组织健康、平安财险大力推进创新等表现抢眼,在各自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见《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p189,p198-2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11.《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发布人身险保险公司竞争力排名
通过运用企业竞争力“三段式”评价分析模型,在企业篇的人身险公司竞争力绩效评价模块,保险蓝皮书发布了列入评价的15家人身险公司在2013年度的竞争力综合绩效指数及综合竞争力排名。
2013年度,综合竞争力位居人身险市场前3位的分别是国寿股份、平安人寿[微博]和友邦中国。所以如此,国寿股份主要依靠的是位居15家公司第1的总量绩效和第3的效益绩效;平安人寿与之类似,主要依靠的是位居第2的总量绩效和第1的效益绩效;友邦中国主要依靠的则是位居第2的增长绩效和第1的效益绩效。
从竞争力状况看,2013年,国寿股份、平安人寿和友邦中国可以说各具特色:国寿股份和平安人寿在年初的总资产分别排在人身险公司的第1和第2位,但友邦中国仅排在第9位;国寿股份和平安人寿在产品上主打分红险,友邦中国则主打健康险;国寿股份的综合费用率在15家公司中排名相对靠前,居第5位,平安人寿和中国友邦则相对靠后,分别排在第10和第12位。不过,3家公司虽然综合竞争力绩效排名居前,但在一些单项竞争力上表现并不是太好,如在投资竞争力方面,分别位居15家公司的第13、第14和第15位,罕见地排在了15家公司的最末位。
从竞争力的深层次原因看,国寿股份的品牌优势、友邦中国的产品定位、平安人寿的渠道策略等表现突出,在各自的竞争力形成过程中担当了重要角色。
(参见《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p252,p260-28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12.《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指出——
中国大陆市场份额亚洲第二、世界第四
2013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保险业也随之稳步发展。其中,全球寿险保费收入较非寿险更为突出。从市场份额来看,欧洲以35.16%仍占据最大份额,亚洲以27.55%居于第三,列于北美洲之后。在寿险滑落的情况下,非寿险成为北美洲2013年的增长支柱。亚洲板块,日本以43.55%持续稳坐亚洲第一位置,中国大陆以亚洲第二的排名占据世界第四,但较于2012年,亚洲寿险总体出现停滞状态。今后一段时间,全球保险业面临新皇冠体育:挑战,保险产品急需创新,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影响保险业的经营模式。
(参见《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4)》p28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附:中国保险业2014最新新皇冠体育:
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行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一是业务增速持续提高。2014年全国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大关,保险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大关。保险业增速达17.5%,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高的一年。财产险保费收入7203亿元,同比增长16%;人身险保费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18.2%。二是结构调整走向深入。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的保证保险同比增长66.1%,与民生保障关系密切的年金保险同比增长77.2%,保障性较强的健康保险同比增长41.3%。10年期以上新单期交占比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三是行业经营效益显著提升。保险公司预计利润2046.6亿元,同比增长106.4%,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5358.8亿元,同比增长46.5%,创历史新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6.3%,综合收益率9.2%,比上年分别提高1.3和5.1个百分点,均创五年来最好水平。四是行业资本实力明显增强。截至2014年底,全行业净资产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6.4%。
2014年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1114万亿元,同比增长25.5%,保险业赔款与给付7216.2亿元,同比增长16.2%,服务能力又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一是完善社会保障的作用显著增强。大病保险在27个省开展了392个统筹项目,覆盖人口7亿人,参保群众保障水平普遍提高10-15个百分点。各类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人数达3.2亿。企业年金受托服务覆盖3.5万个企业的877万职工,受托管理资产3160亿元。二是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显著增强。责任保险保费收入253.3亿元,提供风险保障66.5万亿元。与财政部、环保部、卫计委、食药总局等联合出台文件,促进会计师职业、环境污染、医疗、食品安全责任等领域的责任保险发展。32家保监局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了警保协作、共同打击保险领域违法犯罪的制度机制,“打击保险诈骗工作”连续三年被列入中央综治办组织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评价指标。三是服务“三农”能力显著增强。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25.7亿元,同比增长6.2%,承保金额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向3500万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14.6亿元,同比增长2.86%。承保主要农作物突破15亿亩,占全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1.6%。承保森林面积24.7亿亩,覆盖率超过85%。向辽宁特大旱灾的118.7万户受灾农户支付赔款9.3亿元,向“威马逊”台风受灾群众支付赔款11.5亿元,帮助受灾地区及时恢复生产生活。小额人身保险服务低收入群体人数超过7000万。在18个省市启动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推动成立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首次开展全国性农业保险需求调查,启动全国农业保险信息平台建设。四是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保险公司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提供者。发起基础设施投资计划1.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56.8%,其中投资1072.5亿元参与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收入27亿美元,同比增长8.2%,承保总金额3804.5亿美元,为稳定国家外需做出了积极贡献。保险公司积极开办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保单质押贷款余额1801亿元,促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014年共发生非正常给付与退保群体性事件6起,较上年大幅减少79%。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溢额7636亿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均达标。二是实施四个领域大检查。开展公司治理现场检查,成立3个检查组,选取16家有代表性的保险公司进行检查。联合财政部开展农业保险专项检查,覆盖11家产险机构的166家分支机构。在全国范围开展大病保险合规性检查,成立3个总公司检查组和30个省级检查组,采取异地交叉检查方式,共检查121个大病保险项目。全面开展保险中介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保监会组织对2家保险总公司和3家保险中介机构进行了现场检查,保监局检查了500多家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专项大检查的实施,震慑了不法行为,提高了违规成本,树立了监管权威,是保险监管方式的重要创新。三是稳步推进“反欺诈、反洗钱、反非法集资”工作。联合公安部门开展打击反保险欺诈犯罪的“安宁行动”,向经侦部门移送保险欺诈线索共计5599条。初步建立了保险业反洗钱制度机制,对4家保险机构进行反洗钱专项检查。发布《保险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及客户分类管理指引》,指导保险机构合理评估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做好非法集资案件排查工作,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加大案件问责力度,完成151起案件督办问责,问责403人,倒逼保险机构高管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四是加大对问题公司的治理力度。妥善处置了4家问题保险公司的风险,较好地处理了严监管和促发展的关系。五是切实加强保险产品监管。规范保险产品开发、命名、销售、宣传等关键环节的操作。对存在产品管理问题的10多家公司下发监管函,叫停多个问题产品,对存在的产品报行不一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强化保险公司主体责任。六是不断增强防范风险的实力。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基金规模达到577亿元,行业防范风险的基础更加坚实。
扎实开展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着力解决好消费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继续治理车险理赔难和寿险销售误导。清理财产保险积压未决赔案735万件。推动产险公司优化理赔流程,车险万元以下赔案从客户报案至赔款支付完成的平均时间,由2012年的90.4天缩短至2014年的21.2天。严格落实人身险客户真实性管理制度,督促公司加大对销售误导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清理人身保险失效2年以内保单578万件。二是大力促进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指导行业向社会公布保险服务承诺,督促保险公司开展客户服务问题大排查,对人身险公司服务进行全面评价。三是妥善解决保险消费争议。12378热线全国转人工呼入总量24.5万个,群众满意度98.5%。各保监局开展局长接待日合计290次。全年共处理各类保险消费投诉2.8万件。推动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全国已有139个设区的市建立了对接机制。
上一篇: 南平国寿春节前关心慰问困难员工
下一篇: 商业车险改革来临 驾车违规或影响车险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