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嵩
作为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成为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尤其是经济界委员热议的焦点。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又于同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写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容。据悉,“一带一路”战略涵盖了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
可以预见,在“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下,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同时,要在如此巨大的区域内实现增强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目标,配套资金成为制约战略落地的关键问题。
让保险进入“一带一路”顶层设计
“中国经济以前是单向开放‘引进来’,现在除了‘引进来’,我们还要‘走出去’。但我认为在‘引进来,走出去’后,‘走出去’的企业还要再回来。就像中国优秀的企业要代表中国经济去踢经济界世界杯一样,你必须具备在全球整合资源的能力。”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站在“走出去”企业的角度,郭广昌表示,必须看到在我国企业积极“走出去”,融入全球经济时,仍然在国内审批、资金支持、海外项目回国发展等方面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建议国家给予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助力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新皇冠体育:的鼓励和支持,包括立法规范、服务体系建设、金融支持、自贸区创新实践以及相应税收优惠等。
当然,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各类风险,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和避险方案必不可少。
作为中国人保集团的掌舵人,全国政协委员吴焰在今年提交了《新皇冠体育:充分发挥保险机制作为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的提案》。吴焰认为,“一带一路”决策的实施推进,不但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的重要作用,还要充分激发市场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参与格局。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与资金融通机制,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与保障。
吴焰认为,保险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为企业开展跨境投资贸易合作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与服务;二是可通过保险机制引导企业加速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走出去”质量;三是可发挥资本融通功能,直接投资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可协助企业提升跨境运营风险的防控意识,增强对海外利益的保护。
吴焰建议,将保险机制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纳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加大对装备出口、营运责任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相关险种的支持,鼓励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新兴产业相关出口企业在国内投保出口货运险,对保险公司的国际化业务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优惠,对国有保险公司“走出去”相关业务的考核放宽短期盈利要求等,引导新皇冠体育:国内保险资源投向“一带一路”建设。
提升金融机构海外服务能力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也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境外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1.53万个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了2.54万家境外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仅华为一家企业,已在16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与此相较,我国商业银行、保险的海外机构建设还很不足。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建议放松相关管制政策,提升商业银行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包括简化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及并购的审批核准手续,鼓励支持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业务布局;为鼓励商业银行对企业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项目提供融资和担保,可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贷款适当调低风险权重,扩大商业银行短期外债指标,并将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出口优惠买方信贷等支持政策扩展至股份制商业银行等。
吴焰也建议支持具备一定资本实力和良好商誉的中资保险公司,在“一带一路”经济带劳务输出、承揽境外工程项目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立营业性机构,逐步建立国际化的经营服务网络,增强我国境外保险服务规模与实力;支持中资保险公司进一步拓展保险资金境外运用的范围和形式,提升保险资金配置效率。
据了解,“一带一路”其中一项重点策略,是要拓宽金融合作,加快构建强有力的投融资渠道支撑,强化“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保障。全国政协委员、友邦(香港)区域执行总监容永祺对记者表示,国家有需要透过多方渠道引资,抓紧各项引资机遇,而善用私募基金是其中一个可行方法。
容永祺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借助香港在私募基金领域的优势。目前在香港建立总部的国际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超过300家,是亚洲最大的私募基金中心。他建议商务部或有关部门就引导私募基金投资设立专责小组,肩负起商务“中间人”的角色,为国内省市需要寻找资金的项目与私募基金公司进行配对,此举能为各省市的发展项目引资,亦为私募基金发掘商机,具有双赢意义。
与自由贸易试验区良性互动
近年来,国家逐步探索利用“新区+新政”的政策改革安排,促进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同步发展,并在多年探索经验基础上逐步明晰和确立了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
2013年9月挂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全国开放新格局中的先行试点,随着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自贸区的金融创新经验也将和“一带一路”形成良性互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提出,在“一带一路”顶层设计方面,建议在上海自贸区或者前海推出离岸证券交易中心(即国际板),通过相应制度设计吸引沿线国家的重点企业赴中国上市,从而建立沿线国家实体经济与中国资本市场的直接联系,提振境内投资者在国家战略实施中的利益分享,并用金融手段切实增强中国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
马蔚华认为,应加快人民币离岸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分账核算为基础的服务能力建设。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分账核算体系基础上,尽快培育建立起丰富、完善的人民币离岸金融服务体系,以市场化手段支持实体经济“走出去”,以多样化模式推动金融创新,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地位和运用广度,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加完备的货币环境。
除了金融服务,全国政协委员、宏利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香港)高级区域总监龙子明关注到“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文化交流问题。他建议在建设“一带一路”进程中,应当坚持文化艺术先行,通过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
上一篇: 中国保监会首发车险理赔和管理服务标准指标
下一篇: 戴皓:保险营销员个税征收有失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