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与国家的货币政策息息相关,二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本文就货币政策变动影响保险业的作用机理、近年来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减少不利影响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保险业;政策建议
货币政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运用一系列控制手段的方针、措施的总称,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针、措施的总称,包括利率政策、信贷政策、外汇政策等;而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央行和其他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措施,本文所述的主要是指狭义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对保险业的影响是其微观层面的一种反应,二者相互影响,互相作用。货币政策主要分为积极的货币政策、消极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三种,不同的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不尽相同。
(一)积极的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
积极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如发行货币、公开市场业务、降低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在此情况之下,货币量增多,需要贷款的企业和个人更易获得贷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抵抗经济衰退。积极的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因为保险费的费率缺乏弹性,而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是按照名义赔付率来确定的,在积极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保险公司实际赔付金额小于名义赔付金额,减少了保险公司的实际支出。这种情形会让新皇冠体育:的资本参与到保险市场中来,造成保险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导致供需失衡。
其次,积极货币政策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的行为一般会导致利率下降,同时过多的货币投入会引起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从而使得保险保单的保值增值能力下降,人们通过保险带来的预期保障也随之降低,退保率随之增高,最终会加大保险公司的展业难度。
再次,积极的货币政策会使保险业盲目、冲动扩张。因为保险公司承担风险,同时获得收益。收益其实就是承担风险的同时所获得的报酬,所以货币政策并不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风险报酬。当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时,保险市场的风险报酬率低于资本市场的风险报酬率,这将会导致保险资本流入银行、证券等其他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为提高风险报酬,就只能选择扩大保费收入,使之尽可能地接近资本市场的风险报酬,这样做,很容易带动保险业的盲目扩张。
(二)消极的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
消极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来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该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影响企业及个人对保险的潜在需求
首先,从个人需求看,消极的货币政策易使失业率上升、收入减少,个人购买能力下降,最终导致个人对保险的需求下降。
其次,从企业需求看,消极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市场需求下降,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产品价格降低,企业利润下滑,从而导致企业选择其他的风险规避方式替代保险。此外,企业若在竞争中被淘汰而退出市场,也会导致总体投保需求的减少。
第二,导致险企盈利能力、偿付能力的下降
首先,由于需求减少、竞争加剧,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保险公司将会采取降低费率、加大市场费用投入、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进行竞争,这些举措必然影响保险公司的利润。
其次,消极货币政策引发的通货紧缩和资本市场萎缩必然会减少保险资金投资运用的机会,增大投资风险,影响投资收益,而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是险企利润的主要来源,这样一来,势必会使险企盈利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其偿付能力被削弱。
(三)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地进行预调和微调,其正确运用可使社会经济保持健康,消除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对市场的不利影响,为保险市场创造较好的发展环境。总体而言,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利率的变化来实现的。
第一,对承保业务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储蓄型、保障型产品的开发以及保费收入上:
1、对储蓄型和保障型产品的影响
(1)对储蓄型产品的影响
储蓄型产品是对被保险人死亡及在保险期满生存时给付保险金,保险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会将保险费进行累积生息,为将来的给付所用。所以,这类产品若有利差损的情况发生,将对保险公司的给付造成重大影响。
(2)对保障型产品的影响
保障型产品是为被保险人死亡、意外伤害提供保险保障。由于该类产品的预定利率和准备金是为今后向被保险人支付死亡、意外伤害责任的给付而准备的,是否有足够的给付金大部分取决于死亡或意外伤害发生的机率。所以,该类产品出现利差损的情况并不多,对保险公司给付能力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2、对保险产品开发的影响
利率上调会增加保险公司的投资及承保利润,优化其资产负债结构,同时有利于控制保险公司的利差损。而在利率下调时,高预定利率产品的风险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成果。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产品因之前已客户进行了收益的让利,此举会导致相关投资收益的下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产品的开发必然会更难。
3、对保费收入的影响
利率政策的变化对消费需求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时,人们可支配的收入会增加,从而促使人们增加对保险产品的购买,从而促进了保险公司保费的增长。而在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人们可支配的收入会减少,从而使得人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和购买量减少,从而遏制了保险公司的保费增长。
第二,对投资业务的影响
随着我国险资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而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利率政策使险资投资风险不断加大,投资利润的稳定性也因此受到了一定影响。
首先,险企投资的固定利息债券价值会因利率的上升而下降,其相对应的投资业务的利润值也必然随之下降。在替代效应下,业务量亦会下降,可运用的保险资金总量也会随之减少,退保会随之增多。
其次,保险公司计提的责任准备金会因利率的下降而增加,从而导致保险资金再投资的压力加大。另外,因为预定利率高的产品会引发利差损,保险投资利润也会因利率降低而趋于社会平均化利润,化解利差损的难度也随之增大。所以,利率政策的变化会对险企资产负债的均衡度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对保险投资业务造成一定影响。
二、我国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
在所有货币政策中,对保险市场影响最直接的非利率政策莫属。在我国,利率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调整央行基准利率及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央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准备金率;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在我国,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这个预定利率是定价时参照银行存款利率,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设定的。而我国自1999年以来至今,金融机构存款一年期基准利率已调整了二十余次,这种利率的连续变动,对我国保险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保险信任度降低,公众投保意愿下降
由于我国近年来利率的连续下调,迫使寿险公司不得不随之频繁调整预定利率。事实上,从保险理论上说,保险费率的频繁变动,这本身就有违费率应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也会让社会公众难以适应,从而降低了社会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度。同时,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的寿险产品过多倾向于储蓄和投资功能,加之对投资回报销售误导的普遍存在,使不少人购买寿险产品时过多关注投资回报率。因此,费率的不断上调必然会影响到投保人的投保意愿,近年来储蓄类、投资性险种销售渐难的原因也在于此。
(二)保险公司给付能力下降,经营隐患加大
1、利率调整影响保险资金收益率
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收益主要由银行存款利息、债券收益和证券投资收益构成。银行存款利息和债券收益是与银行利息直接挂钩的,而由于股市的波动与利率的变化亦关联紧密,所以证券投资的收益也间接地受银行利息影响。所以,银行利率的下调对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的影响非常大,资金运用收益很难弥补之前较高预定利率险种所带来的巨额利差损。
2、利率调整导致保险公司积累大量利差损
由于银行利率下调与保险预定利率下调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每一次银行利率的下调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购买保险产品特别是理财型寿险产品的需求,保险公司通常会以此为契机,大量销售高利率保险产品以拓展业务,但此行为带来的后果是保险公司将会积累大量的利差损,形成严重的利差倒挂,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给付能力,加大保险公司的经营隐患。
三、对减小货币政策对保险业不利影响的相关建议
如何减小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变动对保险业的不利影响,促进保险业稳健、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保险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通过开发新产品和调整产品结构抵抗利率风险
很多传统的寿险产品在设计开发时都会将预定利率设置为与银行存款利率相当的水平,这必然会导致保险公司直面较大的利率风险。所以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必须积极地开发新的产品,以抵抗利率风险。此外,保险公司还应考虑在调整保险产品结构上下大功夫,以此不断地增加利率不敏感保险产品的比例:一是开发变额保险产品,保证保额能与资产运用收益相关。二是大力发展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提供担保业务。三是采用较高的利率基准,通过额外保险金、分红等各种形式,将多缴纳的保险费返还给客户。
(二)积极参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提高投资收益率
首先,货币市场工具通常具有风险小、流动性强和期限短的特点,较适合保险资金投资的要求。因为,保险公司应积极参与货币市场,以获取新皇冠体育:、更好的短期资金融通服务。其次,由于大部分寿险业务带来的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特点,保险资金也应重点考虑投放在资本市场。一是股票投资:股票市场在分散投资的作用下,其风险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其自身的成本收益分析和风险要求,采取直接购买股票、委托资产管理机构、购买基金等各类有效方式进行投资。二是股权投资。保险资金的规模优势,可以使保险公司在股权投资的交易成本和信息监控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既降低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又可以通过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来提高收益。三是债券投资。债券市场具有品种多、容量大、收益佳的特点,可以很好地满足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的高要求。总之,保险资金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相互融入发展,将有利于创造多赢的局面,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应该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国际、国内货币当局意图、方法和手段的研究,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投资方式,才能更好地规避货币政策风险,提高资金投资收益率。
(三)构建“偿二代”时注重利率风险的影响
我国的保险监管当前主要采取的是市场行为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的方法,这种方法总体上并不能客观地将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反映出来,而且无法及时、有效地防范化解保险市场上存在的各类风险。因此,我国保险监管要加快监管方式转变的步伐,特别是要加快构建“偿二代”(第二代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偿二代”应以风险为导向,可考虑由保险行业和宏观经济、业务经营与业务管理、公司治理和战略管理等三个层面的风险组成。同时,还应明确监管部门在对保险业和保险公司进行监管时注重利率风险对偿付能力的影响,特别是要通过责任准备金评估、偿付能力资本要求等各类有效的监管手段,减轻利率风险不利影响。
(四)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行保险费率市场化
在我国,受央行多次加息影响,多年不变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遭受广泛置疑,特别是因此导致的“保险预定利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怪现状”严重打击了我国居民购买保险产品特别是长期性投资理财产品的积极性,预定利率的上调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保险费率市场化进程也应相应加快,以促进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放开,让保险公司能够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及时地调整预定利率,提高产品定价能力,更大程度地使保险产品价格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以更好地提高居民购买保险的积极性,将受紧缩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细松.我国保险业对利率政策的反应研究[J].保险研究,2013(1)
[2]李悦苏.论我国寿险业面对利率变化的策略选择[J].金融与经济,2007(1)
[3]谢志刚.我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保险研究,2012(8)
[4]张升.我国保险投资的汇率、利率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保险,2010(10)
下一篇: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